正文 第60章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1 / 2)

愛清潔,本是一種良好的品格,因此名人們有“清潔僅次於聖潔”之說。但是,愛清潔愛得太過分,就是一種心理疾患了。心理醫生們將愛清潔愛得太過分稱之為“潔癖”。

之所以產生潔癖,首先,青少年的潔癖可能是由生活經曆,即出身和家庭環境而產生的癖,有些潔癖者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往往就是一個潔癖者,他們對子女的潔淨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要求。

其次,潔癖可能反映了青少年的一種自卑心理。有些潔癖的青少年由於某種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們很擔心自己因不整潔而被人看不起。

最後,青少年很可能把潔癖當作一種代償的行為。所謂代償行為,就是青少年在某種心理欲望得不到滿足時,通過它來獲得替代滿足的一種方式。有一點對亂的寬容,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心態與生活的穩定與正常。

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潔癖之士要首推明初大畫家倪雲林。他愛潔成癖,連自己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經營,隨時擦洗。院裏的梧桐樹,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幹淨。一日,他的一個好朋友來訪,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幹淨,一夜之間,竟起來視察三四次。忽聽朋友咳嗽一聲,於是擔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傭人尋找朋友吐的痰在哪裏。傭人找遍每個角落也沒見痰的痕跡,又怕挨罵,隻好找了一片樹葉,稍微有點髒的痕跡,送到他麵前,說就在這裏。他斜睨了一眼,便厭惡地閉上眼睛,捂住鼻子,叫傭人送到三裏外丟掉。

此君堪稱潔癖之登峰造極者。潔癖的做法好像是很衛生,但卻感受不到幸福,隻感到緊張和痛苦,覺得活得特別累,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其實過分的潔癖會導致人的免疫功能的減退,影響健康。人適度地接觸病菌,反而會產生抵抗力。假如,有兩個人去一個有病菌的場所,一個是潔癖,特別愛幹淨,一個不是潔癖,誰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潔癖”。因為後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體內產生抗體,會和外來病菌進行戰鬥,而“潔癖”沒有任何防備,病菌可以長驅直入。進人青少年時期,接觸的社會麵很廣,如果還把自己搞的過分幹淨,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谘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為太愛幹淨的緣故。

以上還隻是一些顯性的潔癖,還有更多隱性的潔癖,即心理性潔癖。如中國男人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就是一種自私而霸道的貞操潔癖。唯美主義的愛情也是一種潔癖。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雜質。殊不知,純而又純的愛情恰是最沒有免疫力、短命的愛情。

社會關係中也存在潔癖。如某些所謂出身名門的貴族瞧不起普通平民;城裏人看不起鄉下人;某些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外地人;白人看不起黑人;基督徒看不起異教徒等。以為自己很高貴,其實是非常淺薄而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