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借酒消愁愁更愁(1 / 1)

據文獻考證,我國早在古代夏禹時期開始做酒,在人類三大嗜好——煙、酒、茶中,別看酒既不能充饑、又不能解渴,特別是白酒也沒有什麼值得特別宣揚的營養價值,但中外古今世界各國都在喜慶的歡宴中少不了酒,所謂無酒不成席、無酒不足慶。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美酒加咖啡更是一種時尚,特別是人逢喜慶更少不了三杯美酒敬親人。作為禮儀交流的一種方式,酒文化的含義早已超越了它原本的內涵,但是這隻能是在“適當”飲酒中才能展示其高雅和喜慶的風範。當然,適當少量飲酒還能健身。《本草備要》載:“少飲則和血運氣,壯神禦寒,遣興消愁,避邪逐穢,暖五髒,行藥勢”,有一定好處,但是一旦陷入嗜酒如命的酗酒成癮狀態則完全變了性質。

酗酒嚴重影響了人的身體健康,其危害性很大,使身體各個肌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1)長期酗酒將造成心肌脂肪化損傷心髒功能。

(2)酗酒必傷肝。肝髒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合成膽汁、貯存肝糖原的髒器,過量飲酒引起脂肪肝必然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和免疫功能下降,使機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

(3)經常醉酒可導致血管痙攣、呼吸肌麻痹。

(4)經常酗酒會損傷生殖功能。醫學研究證實:大量的酒精對精子和胎兒都有致命的“打擊”和損傷,酒鬼的後代出現的弱智子女和畸形悲劇就是明證。中國曆史上著名文學家陶淵明曾以其《桃花源記》的名作備受世人稱頌,但由於一生嗜酒,連生五子非呆即傻,全是畸形弱智兒。

除此之外,過量飲酒還會對身體其他部位產生不良影響:大腦,攝入較多酒精對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機能及情緒反應都有嚴重傷害。飲酒太多會造成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失去平衡力。

什麼“交情深,一口吞,交情淺,舔一舔。”“寧可傷身體,不能傷感情”之類的勸酒詞,實在是反科學、反健康的害人之詞,勸人傷身體的這類酒友還有什麼“感情”值得珍惜呢?

酒精是一種合法的成癮物質,對人體中樞神經係統有較強的親和力,一次大量飲酒後能明顯地影響人的心理狀態,長期大量飲酒則可形成對酒精的依賴,成為一個人人討厭的“酒鬼”、“酒徒”或“酒君子”,成為酒精的俘虜,心甘情願地聽從酒精的擺布,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而不能自拔。那麼,什麼是酒精依賴呢?

酒精依賴是由於飲酒所致對酒精渴求的一種心理狀態,可連續性或周期性的出現,以體驗飲酒所帶來的那種欣快的心理效應,有時也是為了避免不飲酒所帶來的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渴求常常很強烈。一般認為,如果飲酒的時間和飲酒的數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使飲酒者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並且出現了軀體耐受或戒斷的症狀,我們就將這種症狀稱之為酒精依賴。

俗話說“老有老相,少有少相。”酒精依賴者也有其“賴相”。一般來說酒精依賴者具有以下特征:

(1)固定的飲酒模式。長期酒依賴者常常不分場合、時間的在很短的時間內飲下大量的酒,雖然多次宣稱斷酒而不能戒除。為了追求“喝酒的真正陶醉感”,病人連續幾天飲酒,不吃,不喝,也不洗漱,與外界隔絕來往。一直到身體脫水不能再飲酒為止。

(2)對酒的體驗。酒精依賴的病人多數體驗飲酒初期心情愉快,酒後喜歡交往,緩解緊張、焦慮和苦悶,減輕疲勞。這樣,漸漸形成每天不斷飲酒,隨著飲酒量的增加和飲酒時間的延長,飲酒者就慢慢被酒精所俘虜,陷入不停飲酒的泥潭。

在心理方麵,要想戒掉酗酒的“癮”患,關鍵在於自己對酗酒的危害性有深刻的理解,樹立“健康第一”的意識和采取堅強的自我克製措施。

(1)千萬別給自己找借口。比如把酒櫃裏現存的幾瓶酒喝光後就不買啦……白酒不喝,啤酒、葡萄酒總可以喝吧……別的酒不喝,這瓶好朋友送來的茅台總不能浪費了吧……諸如此類想喝酒的借口有的是,一定要把住“進口”關,說不喝就不喝,不給“酒蟲子”留下喘息的機會,隻有這樣才能立竿見影把酗酒惡習連根鏟除。

(2)主動避開誘因,特別是盡量少和原來的酒友見麵,少去原來常喝酒的飯店就餐。

(3)每當酒癮的“浪花”向你襲來時,你要立即想到這是衝向你“健康防波堤”的惡浪,千萬別動搖,隻要堅持5~10分鍾,這股子成癮性衝動便會逐漸減退。同時采取出去散散步或聽一段音樂或找個朋友聊聊天等方法,轉移一下注意力就過去了。

(4)最好有家人和好友的支持。一旦飲酒成癮,要想三天兩日戒掉是很不容易的,這時候親朋好友的鼓勵和支持戒酒的積極配合至關重要。比如每天晚餐都要來個一醉方休的習慣,就堅持把酒杯收起來改成吃過晚飯來點新鮮水果,然後和家人一起去室外散散步、彈鋼琴、看看電視。總之要把與酒有關的心思轉移開,並且用另外一個內容取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