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日常生活宜忌(1)(1 / 3)

老年人不宜飯後百步走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這句話確實是養生之道,但對老年人卻不實用。老年人對壓力的反射機製退化。國外有人做過檢查,進餐後35分鍾內對51名老人進行了血壓測量,發現平均收縮壓下降了15毫米汞柱左右,而每分鍾的脈搏次數變化不大。說明老年人在進餐後,會引起低血壓,甚至造成暈厥摔倒。所以,老年人飯後應該休息,不宜馬上百步走。

戴用手套忌不因人製宜

戴手套應因人製宜,有區別地去選用,才能達到戴手套的目的。例如,老年人皮膚比較幹燥,手足易怕冷,選用輕軟的毛皮、棉絨或絨線製作的為宜;兒童手小、皮膚薄嫩,選用柔軟的棉絨、毛線或彈性尼龍織品為好;多汗、愛出汗的人,冬季手掌容易濕冷,選用棉織製品手套為佳,既保暖,又有良好的吸水性,並且可經常洗換;手足愛皸裂的人,宜於戴用兩層手套,外層可厚一點,裏層則薄一點,即使天天往手上塗搽防皸裂的藥膏,不至於使手套太髒,因為裏層手套可以隨時抽出洗滌、烤幹再戴。

老年人的衣著選擇宜忌

老年人體力衰退,機體抵抗能力變弱,體溫調節功能降低,皮膚汗腺萎縮,冬怕冷、夏懼熱。因此,老年人衣著服飾的選擇,應從暖、輕、軟、寬大、簡單為原則。

夏季,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選擇那些吸汗能力強、通氣性好、開口部分寬、穿著舒服、便於洗滌的衣服,以便體熱的散發、傳導,絲綢不易與濕皮膚緊貼,易於散熱,做夏裝最合適。

冬季,要選擇那些保暖性能好的衣服,但不要穿得太多,以免出微汗,經冷風一次,反而容易感冒。穿衣時要特別注意身體重要部位的保溫,上半身要注意背部和上臂的保暖,下半身要注意腹部、腹部和大腿的保暖。

加一件棉背心,戴頂“老頭帽”對防止受涼有很大幫助,冬天的棉褲較重,易下墜,最好做成背帶式,老年人的衣服要求寬大、輕軟、合體,穿起來感覺舒適,同時衣服樣式要簡單、穿脫方便,不要穿套頭衣服,紐扣多的衣服也不宜多,宜穿對襟服裝。

老年人的貼身衣服最好用棉布或棉織品,不宜穿化纖衣服。因為化纖內衣帶靜電,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老年人皮膚瘙癢。但有些患風濕性關節炎的老年人,則可以穿用氯綸製成的,因為氯綸產生的靜電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的幫助。

雙腳是血管分布的末梢,腳的皮下脂肪比較薄,大部分為致密纖維組織,保溫作用較差。“寒從胸下生”就是這個道理。老年人血管循環較常人更差,就更容易腳冷。雙腳受涼會反射性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引起感冒。

有的老人還會出現胃痛、腹瀉、心率異常、腿麻木等症狀。因此,老年人要準備齊全不同季節穿的鞋襪。

在冬季,穿保溫、透氣、防滑的棉鞋。穿防寒性能較優的棉襪和仿毛尼龍襪。其他季節,老年人宜穿輕便布鞋,老年婦女不要穿高跟鞋,以防跌傷。年齡也是選擇裙裝色彩的重要根據:一般說,女青年要求色彩明快,中年婦女喜歡溫和典雅的色彩,老年婦女宜選擇深沉穩重的色彩。

老人居室布置禁忌

人到老年,各種生理特點及生活習慣都在發生變化,多表現為頭腦反應遲緩,手腳不聽使喚,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此,老年家庭中要避免使用淺色家具,由於年長者眼睛變花,使用淺色家具,尤其是玻璃或是鏡麵玻璃家具,稍不留神有被家具碰撞和劃傷的危險;要少用或不用折疊家具,雖然這類家具可以緩解住房麵積緊張,但是老年人年邁體弱,常常是求靜求穩,使用折疊家具將會帶來額外負擔和無休止的繁瑣;更不可購買尺寸高大的組合家具,對老年人來說,家具的適宜高度和使用上開啟方便則是考慮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