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該從何時說起呢?哦,對了!為師想起來了……那個自稱花自落的少年。”
“聽……師兄們說,就是從前在會仙觀跪了七天七夜的那個傻小子?”
老者捋過胸前的一尺白須,嘴角上揚,接著說道:“徒兒,此話,你隻答對了一半……”
小道士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一臉茫然,不解地看著師傅。
“謔謔謔謔……他確實是來到了會仙觀,也確實是跪了七天七夜。但,他卻不傻,至少比你這個笨徒弟聰明……”
小道士俏皮地伸了下舌頭,變得羞愧起來。“師傅說的極是,徒兒這就去抄誦《太一生水》,下回再來請教師傅。”
小道士碎步走出觀外,連聲歎氣:“哎,我這個毫無資質的小道童何時能成個上仙哪,不不不……就算不能成為上仙,做個靈仙,再不濟……就……就成為師傅一樣的真人也好呀!”
……
道中所講:天地萬物本無形無像,皆由“道”而生之,道散則為氣,道聚則為仙。神乃修身修仙最高境界,故此愈來愈多的人都走向了成仙之路。
而上仙、靈仙又是怎一回事?
傳說這“天”,有三十六之分,大羅天位於天之最高位,且大羅生玄、元、始三氣,變作三聖境也,三聖境有一太清境。太清境上則有九仙。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靈仙,九至仙。前後共九仙,每一仙級皆由修仙者對“道法”理解之深淺。
……
小道士站在大王峰之上,眺望著遠方……
崇山峻嶺被靉靆的雲朵遮掩的神秘莫測。此觀名曰會仙觀,乃武夷宮眾多觀之一,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武夷宮乃是祭禱武夷顯道真君之地,經千年變化,此宮已經成為東越道教最大的教會之一。其門下弟子遍布各地,尤東越、江南甚多。
“無為無不為,道法自然,修身養性,聚氣修仙。”乃武夷弟子修道之根本。然,以“道家”為思想本源而修仙的武夷宮僅僅隻是整塊大陸的其中一小教派而已。
崇尚“格物致知,仁義禮智信”的曲阜南宗宮(儒家)、以“陰陽消長,五行轉移”為思想的齊都臨淄門(陰陽家)、“非命、天誌、明鬼、兼愛”的穀丘派(墨家)……雖眾多教派流係都侍奉著不同的學說理念,其目的卻都是一樣的——達到不老不死、辨妖降魔、法力無邊、超凡入聖之境界。
而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東越。哦,這裏不禁有人想問了東越是哪裏?江邊以南!江邊南又是哪兒?莫急,自然會有人指給大家看。
東越江南圓月明,龍門大漠餓狼嘯,疆上蜀門亂人眼,繁華京都不歸鄉。
……
“喏!此處就是東越,我畫的一塊兒。然後……嗯……這樣……好了……我們青羽鎮就在東越這兒,懂了麼?”這少年手拿著一塊黑碳,在空巷之牆上勾勒著一筆一劃。勾勒?嗯,的確是勾勒,至少少年心中正是這樣想的。近眼一看,乃是一張極其抽象的地圖。
“你這畫的也忒醜了點。”一群十二三歲的小孩圍在這位約莫十六七歲的少年跟前齊聲說道。
“喂喂喂,還不是你們想知道外麵長什麼樣,要不然我會給你們這群小毛孩講這些……哼!我不畫了,我也不說了!”少年的頭側仰抬起,故作生氣,眼睛卻時不時瞄著幾個小毛孩麵部神態。
幾個小毛孩著急了,扯著少年破爛不堪的衣角不斷哀求著他。少年嘴邊露出一絲得逞的微笑。
“哼……本大爺我可以告訴你們更多厲害的東西,隻是……”少年話隻說到一半,手掌便伸出,擺了個搓手指的動作。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向幾個小毛孩索要報酬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