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屋絮語(1 / 1)

作者:邵水遊

日本地震導致福島核泄漏波及深廣,成為舉世矚目的災難。緊接下來,各種傳言蜂起,輻射之害仿佛馬上降臨,網絡推波助瀾,無疑將這種遙不可及的恐懼送入絕大多數人的心中,真有活見鬼之歎。三月下旬的某天上午,家裏“上峰”電話通知,要我趕緊去搶鹽。我當時未反應過來,以為玩笑,後被再三叮囑,衝門而出,沿途急跑,見商店就進,直奔主題。到過幾家包括一家大型超市,人家都說沒有了,清晨大家排隊早搶光了。回來之後,各種電話、信息都到,親人友朋無比熱絡,所有議論隻為食鹽。

本來,“謠言止於智者”,而且事後有人評說真正參與搶鹽者大多為“無知階層”。聽到這種說法,我確是慚愧,本人雖非“智者”,還算讀過幾句書的人,出於本能和“上峰”的指令,也參與其中,從眾心理作祟。退一步說,食鹽是每日必需,缺之不可,若真如傳言所及,家中無儲備,如何是好?我在想,每個人麵對此,必然會起反應,這是相當正常的。那麼,接下來的幾個問題,讓我在慚愧之餘不得不去思考:一是我們不能確切了解到到底會不會受到核輻射?沒有一個權威的部門發布明確的信息,於是大家隻能猜測,而猜測本身就是對於未知的恐慌,沒有充分的知情權,難免會產生各種謠言。二是既然當天早晨就發生搶鹽風波,網絡上也有新聞發布,為什麼當天上午不能及時出文告,以正視聽?文告往往慢半拍,必然會造成大麵積的動蕩,並促使其升級。三是絕大部分的搶鹽者為“無知階層”。為什麼不能備有預案,稍有動靜,處於基層的“無知階層”會有怎樣的舉動呢?不僅僅這次搶鹽,今後該如何應對,這是個很要緊的事。反過來說,麵對著搶鹽風波時,那些“有知階層”應幹什麼?不能籠而統之,把所有責任都推到“無知階層”。四是人心這般脆弱,就是對社會缺乏安全感,在這樣的狀態下談“尊嚴”與“幸福”,真是天大的笑話。五是延而伸之,各類群發事件不時出現,謠言僅是其中原因之一,那麼其他因素該不該值得我們深思,即如何改善社會環境,讓“無知階層”真正地感受到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富裕和幸福;如何改善我們的作業方式,消彌謠言,從而真正地讓“無知階層”成為“智者”。

反觀日本遭遇那麼大的災難,整個社會秩序井然,並無搶購必需物資的風波。且不說核電站堅守崗位,冒著必死危險的“五十壯士”,就是從我所看到的兩幅照片,排隊領取救急物質;商場電梯上人們有意靠邊上下、留出救災通道來看,人們並無恐慌的神情,自覺一致,“無知階層”罷,“有知階層”也罷,相當鎮靜,處驚不變,這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啊。另一方麵,日本地震引發海嘯之後,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直言:“日本人過於強調自我,凡事以我欲為主,來從事政治與民粹主義。而透過這次海嘯,若能一次清洗這些執著,我覺得或許是一次天譴。”“天譴論”無疑代表著一種日本人的反思,這裏姑且錄而存之。

聞風而動,樹靜而止。不到一天的時間,搶鹽風波平息,第二天食鹽供應正常,然當時人心惶惶,“無知階層”的群起而動,身臨其境,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