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忌食用薺菜
薺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因其清香可口,人們常用它來包餛飩,或炒野雞肉,或者與豆腐共煮羹。需要注意的是,哮喘患者忌食用薺菜。哮喘是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管腔變窄、通氣不順暢所導致的疾病,而薺菜有收縮支氣管平滑肌的功能,因而可以加重哮喘病患者的病情。
慢性胃炎患者春季不宜多食用蘑菇
春季為食用蘑菇的最佳季節。但是,蘑菇中含有一種作叫甲殼質的物質,有防礙胃腸的消化吸收作用。因此,春季慢性胃炎患者忌多食用蘑菇。
肺炎、氣管炎患者不宜食用櫻桃
南唐後主李煜有句關於櫻桃的名句,“櫻桃落盡春歸去”點出了櫻桃送春的一個“早”字。暮春孟夏,正值鮮果市場的斷檔或缺淡季,櫻桃知時節,先百果而早熟,故領先上市。
櫻桃含有豐富的營養,主要成分有糖分、維生素C、礦物質等。但是,肺炎、氣管炎患者屬肺熱者,忌食用。《日用木草》中講櫻桃“其性屬火,能發虛熱喘嗽之疾”。呼吸係統疾病屬熱者,食用會加重病情。
春風送暖入屠蘇
——立春話食療
節令特點
每年陽曆2月4日前後便是立春。從秦代開始,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以及人們的心目中,春即是溫暖,鳥語花香;春便是生長,可耕耘播種。
氣候學中,春季指的是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22℃的時段。立春時節,人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白晝變長,太陽變暖。氣溫、日照、降雨這時也處於一年中的轉折時期,趨於上升或增多。雖然立了“春”,但是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現象,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保健養生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人們比較喜歡尋覓春的信息,柳條上偷偷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為了身心健康、祛病延年的人們,都在創造著生命的春天。
天人合一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個時節。立春之後,氣候變暖,陽氣始發,氣溫
逐漸上升,人體變化也由此開始。肝木應於春時,從立春之日起,人體陽氣開始升發,肝陽、肝火、肝風也隨著上升。從而,立春後應注意肝髒的生理特征,疏泄肝氣,保持穩定的情緒,從而使肝氣順暢不影響其他的髒腑。
滋補原則
陽,指人體陽氣,陽氣與陰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麵。陽氣,泛指人體的功能;陰精則泛指人體的物質基礎。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固”,大意為,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的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春季飲食上要養陽,意思就是要進食一些有溫補人體陽氣作用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從而增強人體抵抗力,抗禦風邪等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引用《風土記》裏主張“以蔥、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雜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現已很少食用外,蔥、蒜、韭可算是養陽的佳蔬良藥。
因腎藏之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所以,在飲食上養陽,還包含有養腎陽的意思,關於這一點,張誌聰在《素問集注》裏講到:“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從其根而培養之。”這裏的“從其根”就是養腎陽,因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春天、夏天,人體陽氣充實於體表,而體內陽氣卻不足,故應在飲食上多吃點養腎的食品,如諺語說:“夏有真寒,冬有真火”便指此意。
滋補食譜
涼拌海蜇頭
[材料]
陳海蜇頭200克,胡蘿卜80克,白蘿卜80克,蔥油10克,食鹽15克,白糖6克,香菜5克,香麻油8克,醬油少許。
[做法]
把胡蘿卜、白蘿卜切成絲,加鹽適量,拌勻,醃漬半小時,加白糖少許,與蔥油拌勻,裝大圓盤攤開。
將已漲發的海蜇頭洗淨,切成小片,再將小片放入80℃的熱水中燙一下,撈出,控幹水後入冷開水裏浸泡20分鍾,等其再漲發時,撈出控幹水,加醬油、白糖、香麻油攪拌均勻,再將其堆放在蘿卜絲上,盤邊圍上香菜。
[特點]
海蜇頭脆嫩,與紅白蘿卜絲拌食,更是脆嫩爽口。
杏仁煨酥肉
[材料]
豬五花肉450克,大扁杏仁27克,蔥段、薑片18克,紹酒45克,醬油55克,白糖45克,熟豬油70克,菠菜27克,精製鹽2克,味精少許。
[做法]
將杏仁用開水泡軟,剝皮,用紗布包成包,將豬肉刮洗幹淨,切成6厘米寬、05厘米厚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