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貧困的大山和山村(2 / 2)

族長二叔,也是在山裏長大的,山裏人怎呢會沒采過藥?當然知道,在過去,采藥人有著三不采。那就是,稀少的盡量不采,懸崖峭壁的不采,沒有長成的不采。

稀少的不采,說的是,沒有急用的買家,你采了買不上價兒,還不如記住地方,等到有人需要的時候,去采回來,那樣價格會高得多。這樣最劃算。

懸崖峭壁的不采,說的是,金錢沒有命金貴。沒有把握不要冒險,別藥沒采到,反倒搭上性命。那就更不值得了。

沒有長成的不采,就更簡單了。采藥人是依靠大山裏的藥材為生的,沒有長成熟,就采回來,一個是藥效不足,另一個也妨礙藥材留種,不成熟有個屁種子?這樣的都采,那是斷根,不是采藥。長此以往,藥材會越來越少,直接就斷了采藥人自己的飯碗。

可是到了現在這個社會,金錢至上,誰還顧得那麼多?所以,隻要是藥材,不管成熟沒有,也不管長在那裏,反正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高超,錢到了自己手裏才是真的。你不采,別人就采走了。

所以才會造成閑雜野生藥材緊缺,甚至根本沒有,市場上的那些自稱的東西,大部分是人工種植,用化肥催生的。根本不敢信。

這也是中醫沒落的一大原因,按照方子抓藥,由於藥材質量的下降,還會有原本的療效麼?恐怕不出事就是好的了。

所以族長二叔,聽到葉明提出的要求,連聲讚同,至於說,找人帶路,很簡單的,隻要葉明付些誤工費就行,到時候,需要人去撒藥材種子,采藥人上山時候,順便就做了。反正也不重。

就這樣,在族長二叔和葉明的互相理解和無間合作中,接下來的幾天裏,葉明跟著族長二叔推薦的采藥人,連續進山,走遍了附近的所有山頭,看到了許多過去還隱藏咋迷霧中的實際情況。

等考察結束,見到族長二叔的第一句話,就是。

“大山真的要枯竭了,山民真的太貧困了。”

這不是矯情,是葉明的實際感受。兩者互相糾纏影響,已經開始了惡性循環。

大山裏麵的藥材資源,應到了幾乎要斷種的邊緣,自然不會有著多大的產出數量,山民靠山吃山,采藥不但是采藥人的營生,也是普通人家貼補家用的一個主要手段,即使不是專門的采藥人,也會在農閑得時候,大姑娘小媳婦,甚至是孩子,上山挖些草藥,賣出去換錢回來,這也許是大姑娘自己攢的嫁妝,也許是小孩子開學的學費。

可現在的山裏,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多的草藥讓人采了。

越少就越窮,越窮就需要采的更多。如此下去,不用多久,有些品種恐怕都要斷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