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岸坡接觸灌漿施工技術(1 / 2)

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岸坡接觸灌漿施工技術

工程建設

作者:侯鵬飛

【摘要】主要依托我國南部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工程。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興起,水利水電工程在國民經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碾壓混凝土壩的接觸灌漿又是重要工序。對其施工工藝技術與施工組織措施著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並對施工中注意事項及質量保證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和總結。

【關鍵詞】混凝土重力壩 接觸灌漿 施工技術

一、慨況

某大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由左岸非溢流壩段、右岸非溢流壩段和溢流壩段組成。本工程對開挖高差大於3m,邊坡陡於1:1的壩混凝土和斜坡基岩麵之間進行接觸灌漿。灌漿總麵積約7000m2。

二、接觸灌漿主要施工材料

(一)水泥:接觸灌漿采用的水泥必須符合質量標準。

(二)水:灌漿用水經檢查水質符合灌漿用水要求。

(三)預埋材料:灌漿盒等采用1.5mm優質鍍鋅鐵板。進漿管、回漿管采用Φ32黑鐵管,排氣管采用Φ48黑鐵管,支管采用Φ25黑鐵管,注漿管采用Φ20黑鐵管,止漿片采用654型塑料止漿片。

(四)外加劑:各種外加劑質量符合DL/T5148-2001的有關規定。

三、接觸灌漿施工

接觸灌漿施工采用預埋管灌漿法,包括灌漿管道預埋、灌漿及與之相關的灌漿管道係統通水、排氣等工作。

(一)接觸灌漿施工程序:施工準備→按照設計圖紙製作預埋件→放樣定位→分層預埋件安裝→預埋管通水檢查→混凝土澆築→初期、中期、後期通水→灌漿管灌前通水檢查→通氣排水→灌漿→阻塞→簡易壓水試驗→灌漿至結束→管內封堵。

(二)灌漿係統布置:每個灌區的灌漿係統,由進漿管、回漿管、水平支管、出漿盒、注漿管、排氣槽、排氣管以及止漿片組成。

出漿盒呈梅花形布置,陡坡灌區出漿盒間距一般為2m,排距2m,每盒擔負的灌漿麵積為5m2。

(三)灌漿管路和部件的加工與安裝

(1)灌漿管路和部件的加工:進、回漿管轉彎處用彎管機加工或用彎管接頭連接,進漿管與水平支管用三通連接,管上開孔使用電鑽,鑽後將管內渣屑清除幹淨。加工完成後,逐件清點檢查,合格後運送現場安裝。

(2)灌漿管路和部件的安裝:灌漿管路和部件的安裝遵守下列規定:安裝灌漿管路、出漿盒、排氣槽、止漿片等,在模板立好後,先澆塊澆築前完成。出漿盒蓋板、排氣槽蓋板在後澆塊內安設;出漿盒和排氣槽的四周緊貼模板,安裝牢固。盒蓋與盒、槽蓋與槽完全吻合,並加以固定,四周封閉;支管必須從進漿管的最低端開始由低向高聯接。

(四)灌漿係統的檢查和維護

灌漿係統的外露管口均堵蓋嚴密,妥善保護。灌漿係統的檢查設專人負責,每層混凝土澆築前、後都要對灌漿係統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後澆塊在清洗倉麵時應防止汙水流入接縫內,在澆築前將先澆塊的縫麵用清水衝洗幹淨。

(五)開始灌漿前的準備工作:開始灌漿前對灌區的灌漿係統進行通水檢查,通水壓力為設計灌漿壓力的80%。檢查內容主要有:查明灌漿管路通暢情況,灌區至少有一套灌漿管路暢通,其流量大於30L/min;查明縫麵通暢情況,采用“單開通水檢查”方法,兩個排氣管的單開出水量均大於25L/min;查明灌區密封情況,縫麵漏水量小於15L/min,發現外漏,必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