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介質影響。對產出液中所含水的理化分析結果,酸性離子的存在,對抽油杆和油管產生較強的腐蝕作用,腐蝕和磨損的聯合作用加速了抽油杆和油管的破壞。
同時,含砂量、油井結蠟、原油粘度也是造成偏磨的重要因素。
二、偏磨治理對策
(一)開展防偏磨成型工藝研究與應用
(1)加強基礎研究,建立杆、管模擬實驗室。對抽油杆柱,特別是泵上300—500米杆柱進行工況實測,修正防偏磨優化診斷軟件,仿真抽油杆柱的運動狀態,應用防偏磨配套技術,提高防偏磨技術應用成功率。
一是研究直井中抽油杆柱受力分析,特別是對高含水期杆柱所受的各種摩擦力和中和點以下螺旋彎曲機理的研究,分析抽油杆穩定性和形成螺旋彎曲的條件。
二是對於斜井要根據井身剖麵數據進行擬合,考慮增加扶正器等工具後抽油杆的約束條件和井斜角、方位角的變化等邊界條件後,建立全新的抽油杆柱三維受力模型,使理論杆管空間受力狀態與實際更加吻合,研究抽油機杆係的運動與振動問題。
(2)轉變磨損對象。抽油機抗磨副使抽油杆與油管的磨擦與磨損轉變為抽油杆抗磨副自身的摩擦與磨損,可克服井身軌跡彎曲造成的杆管偏磨。其特點是:抗磨光杆強度高,安全可靠;抗磨光杆、抗磨滑套防腐耐磨壽命長,摩擦阻力小;采用可拆卸連接,抗磨扶正滑套磨損後能現場更換;防止損傷油管和抽油杆,減少上下行阻力,改善抽油機運行工況。
(3)完善應用抗磨副+下部加重+油管錨定的有杆泵防偏磨配套工藝。
(4)針對不同油藏、不同類型井,具體分析,采用分類治理辦法,製定相應的技術對策,減少偏磨及成本。
(5)對采用有杆泵治理效果的油井進行工藝轉向,實驗應用小排量的電潛泵、螺杆泵、電潛螺杆泵以及水力噴射泵等其他工藝。
(6)開展腐蝕環境監測,對腐蝕問題進行評估,改善防腐蝕控製方案,開展防腐蝕研究與應用。
(二)應用液力采油工藝技術
由抽油機、地麵動力係統、井下舉升係統、液力反饋抽油係統及同心管柱係統組成的液力采油工藝,以抽油機作為動力,用液力反饋抽油係統進行采油,以液壓傳遞方式代替抽油杆,由於其井筒內沒有抽油杆運動件,應用於大斜度井、定向井采油,可以徹底解決有杆抽油係統的杆管偏磨。不僅如此,免修期長,不增加地麵流程,電機功率和減速箱扭距也大大減少。
三、結束語
針對不同區塊、不同類型井采取相應的防偏磨措施,探索推廣、總結積累防偏磨經驗,利於找出不同區塊、不同類型井防偏磨的針對性措施,從而推動防偏磨技術發展,為油田原油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