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外彙儲備增長的原因及其政策建議
經濟研究
作者:劉潔
【摘要】開放經濟條件下,外彙儲備及其變動不僅是一國對外經濟金融政策的紐帶,更是體現和製約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外彙儲備增長迅猛,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獨立性,影響了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負麵影響。因此,深入研究外彙儲備增長的原因旨在使外彙儲備盡量回歸到合理的範圍,使我國的貨幣政策能夠更加有效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外彙儲備 貨幣政策 貨幣供應量
一、我國外彙儲備的基本情況
外彙儲備是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對外流動性資產,外彙儲備是我國國際儲備的主體,長期占我國國際儲備總額90%以上。1994年我國實行新的外彙管理體製以來,我國用商業銀行結售彙製取代了實行多年的中央銀行結彙製,通過製定商業銀行結售彙頭寸限額的辦法保證國家外彙儲備進入中央銀行的賬戶內,從而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外彙儲備的來源構成。
近幾年來,我國外彙儲備總量迅猛增長,2006年2月底我國外彙儲備餘額達到8536.72億美元,外彙儲備規模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2006年10月末,外彙儲備餘額突破10000億美元,達到10096.26億美元。截至2012年9月,我國外彙儲備已經達到32,850.95億美元,這一數字大概10年前的15倍之多。從幣種機構上看,我國外彙儲備以美元、歐元、日元為主要幣種,美元為主、歐元為次,還有日元、英鎊、加元和澳元等;從外彙資產的形式上看,我國外彙儲備以購買外國政府的債券為主,其中主要是美國債券,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已成為美國為迅速膨脹的赤字預算籌措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
二、我國外彙儲備增長的原因分析
(一)國際收支雙順差
一國的外彙儲備通常有兩大來源:一是經常項目的順差,即出口大於進口的部分;二是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順差,即資本流入大於資本流出的部分。我國外彙儲備的直接成因是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同時出現外彙收入大於外彙支出的盈餘狀態。我國外彙儲備的主要來源是貿易順差和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導的資本順差,雙順差格局反映了我國外部經濟的失衡,直接導致高額外彙儲備的積累。
(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我國貿易順差和外彙儲備的快速增長,促使我國經濟地位逐步提高,綜合實力逐步增強,這在國際社會上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人們會對我國的貨幣有升值的預期,影響了境內機構和個人持彙的意願,使得其持彙動機減弱,結彙意願增強,導致了外彙儲備的增加。同時我們也不能排除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條件下,國際遊資滲入因素對我國外彙儲備持續高速增長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際遊資通過各種合法或非法的渠道流入到我國,成為龐大外彙儲備增量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現行外彙管理體製
1994年1月,我國實行外彙管理體製改革,取消企業外彙留存、實行銀行結售彙製度;建立銀行間統一的外彙市場,央行對銀行外彙頭寸進行額度控製,實行以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然而外彙體製改革以來,我國央行一直扮演著富餘外彙的最終收購者與短缺外彙的唯一供給者的角色,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因管製有餘而浮動不足。雖然在2005年7月我國開始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但其市場化程度仍待提高。在實踐中,外彙儲備數量變動取代了彙率波動,即通過增減外彙儲備量,控製穩定彙率。從2007年8月起,我國由強製結彙製度轉變為意願結彙製度,但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企業和個人持彙願望不強,外彙市場供大於求,央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彙率的相對穩定,在外彙市場上不得不大量買進外彙,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我國的外彙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