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中國藥膳學,是中醫學與烹飪學的有機結合,充分顯示了傳統中醫學的特色和優勢。它是藥物和食物相結合的產物,既有藥物的食療作用,又有中國美食色、香、味、形的特點,在養生保健方麵日益得到重視,在民間更具有廣泛的使用基礎。

中國藥膳,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古有“藥食同源”之說。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即發現有些食物具有治病功能。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既為藥物又是食物的許多品種,如薏苡仁、大棗、芝麻、葡萄、山藥、核桃、百合、蓮子等,並說明了其食養作用。《黃帝內經》中也記載了很多以各種食物為原料的藥膳方劑。漢代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就非常重視藥膳的應用,他創製了許多藥膳方劑,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等。

唐代是我國藥膳學形成時期,期間我國第一部食療藥膳學專著《食療本草》問世,書中記載了227種藥用食物的食療作用。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其醫學著作《千金要方》中亦列有食治專篇,創製了茯苓酥、杏仁酥等著名的藥膳方劑。以後曆代醫家、養生學家對藥膳的研究逐步深入,使得中國藥膳學得到不斷地完善和發展。

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藥膳已廣泛被國內外醫學界、營養學界及廣大群眾所重視。

藥膳是中國烹飪的時代產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第七屆中國藥膳大賽代表了目前中國藥膳的最高水平,可謂百花齊放。相信在各界同仁的努力下,中國藥膳一定會對人類健康做出不可替代的獨特貢獻。

中國藥膳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