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藏賑災,人生的一次曆練(1 / 1)

西藏賑災,人生的一次曆練

文- 馬誌堅 善緣基金會秘書長

在《中國財富》5月刊封麵上,一麵尼泊爾國旗醒目地標注在這個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山地國家的圓心點上。4月25日,就在那個圓心以及輻射到周邊的大麵積區域發生8.1級強震。地震牽動所有人的心,麵對災難,全世界的善愛之心和救援之手都投向了尼泊爾和西藏災區。

由於過去所從事的工作原因,我與尼泊爾結緣已久。對於中國西藏和尼泊爾的傳統友好感受良多。700多年前,尼泊爾著名的建築師阿尼哥前往北京設計建造的佛塔依然矗立。七世紀,佛教由尼泊爾等地傳入中國西藏,並成為中國西藏與尼泊爾友好交往的紐帶。描述中尼美好愛情故事的《穆納與瑪丹》、動人心扉的愛情歌曲《姑蘇米如瑪》,都記述著源遠流長的中尼友誼。災害發生在這個貧窮、美麗而又多難的國度,我們為尼泊爾人民祈福,還將為他們重建家園付出應盡的努力。

收到地震消息時,我正在北京“秘書長必修課”第七期班接受培訓。機緣巧合,七期班集中了全國各地公益生態鏈眾多專業人才。震災發生後,他們反應之敏捷,行動之迅速,方法之專業,讓我親身經曆了進入公益圈以來最為深刻的實踐案例。以最便捷的渠道同災區一線取得聯係,獲取災情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同壹基金、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取得聯係、溝通信息;以最專業的方法,共享公募構建募資平台。那些可愛的同學們群策群力,連夜投入工作,在最短的時間裏製訂出行動計劃。瑞森德執行總裁劉盛、廣州青基會秘書長郭媛以及多位同學在籌劃項目、聯絡公益同行、媒體傳播等方麵身體力行,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至26日早上,由西藏善緣基金會倡議,責任中國公益基金、中國財富雜誌、南都公益網、瑞森德、“公益沒有圈”聯合支持的“善緣4·25賑災行動”宣告啟動,由善緣基金會發起,中國扶貧基金會提供公募支持的籌款平台正式推出。

由於當時與尼泊爾方麵的聯係中斷,情況不明,由西藏前往尼泊爾的陸路交通全部阻斷,我們決定將賑災救援行動區域確定在西藏災區的吉隆、聶拉木。27日早晨,當我飛抵拉薩時,行動迅速的善緣同事和幾位誌願者已經在與一線災區充分溝通的情況下開始采購救援物資,辦理前往災區的通行手續,尋租運輸車輛。28日早上,我帶領第一小組一行四人,分乘兩輛載貨車輛向災區進發,沿途曆經雨雪冰雹天氣、穿越數座海拔5000米高山和山體滑坡滾石地帶,行程800多公裏,於29日將救援物資送達西藏災區吉隆縣吉隆鎮災民手中。這是送達西藏災區的第一批來自公益組織的救援物資。

與此同時,募資平台的資金數量不斷上升,福建正榮基金會向善緣基金會捐贈5萬元人民幣,中國人壽為善緣工作人員及誌願者提供人生意外傷害保險捐贈,基金會培訓中心擔當起信息傳輸發送重任。來自全國愛心人士的電話、短信、微信紛至遝來,有希望加入善緣誌願者行列的、有希望捐款捐物的、有叮囑我們注意安全的、也有為賑災救援獻計獻策的。那些天,我們時時被這些大愛善行所深深地感染著、感動著、激勵著。

“善緣4·25賑災行動”對於初入公益圈的善緣基金會和我個人來說,無疑是一次最為重要的經曆,無論在善緣基金會的發展曆程還是個人經曆中,都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一次勇敢的嚐試,籌劃和實施行動的每個人幾乎是在用個人信用為項目背書。這是一次意義深遠的嚐試,因為這種實踐的方式前所未有。這是一次麵對挑戰和曆練的嚐試,因為每一個人都經曆了一次非同尋常的考驗。這是一次人生價值的真實體驗,因為每個人都親身感受了人間關愛的真實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