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鑽石的色彩魔術(2 / 2)

近年來,有些學者還發現,少量藍色鑽石的顏色是由晶格中的氫元素導致的。不過,由於藍鑽極其稀少,主要產地隻有南非的普裏米爾礦山,寶石學方麵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現代地質考察發現,淺藍白色和藍色寶石級鑽石主要產於南非的亞赫斯豐坦和普列米爾岩筒、塞拉利昂的砂礦,澳大利亞的阿蓋爾岩筒中也發現了藍色寶石級鑽石。

天然藍鑽稀少昂貴,價格逐年增高。2012年11月,在瑞士日內瓦的一場蘇富比拍賣會上,就有一顆藍鑽創下了藍鑽單克拉的最高價。這顆藍鑽重10.48克拉,約有一枚杏仁大小,出自南非的庫裏南礦。

綠鑽

比起其他彩鑽,綠鑽最為罕有。綠色鑽石通常是由於環境中偶然的長期輻射作用形成的。當天然射線的能量足夠高時,會損傷鑽石晶體結構,產生缺陷,使鑽石對光線進行特定的選擇性吸收,促使鑽石呈現綠色。如果輻照時間足夠長或者輻照劑量過大,鑽石會變成深綠色甚至黑色。輻射造成的晶格損傷也有可能形成藍色或黃褐色鑽石。看來,隻有天時、地利、人和,方可成就一顆顏色鮮豔的綠色鑽石。目前,綠色寶石級鑽石主要產於博茨瓦納傑旺年金伯利岩筒和印度潘納地區的鑽石砂礦床。

這裏要強調的是,很多鑽石原石表麵具有一層糖霜狀磨砂的綠色表皮,厚度僅為20微米左右,切磨拋光之後,鑽石往往就沒有顏色了,這種鑽石不能算作寶石級的綠鑽。

最著名的綠鑽莫過於重達40.7克拉的“德累斯頓”綠鑽(Dresden Green),據記載,這顆綠鑽發現於1743年,當時的毛坯重達119.5克拉,1988年被GIA鑒定為VS1級,尺寸為29.75×19.88×10.29立方毫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成品綠鑽,現藏於德國德累斯頓的一家博物館。2009年11月一場日內瓦的珠寶拍賣會上,一顆2.52克拉的綠色鑽石以307萬美元成交,被一位神秘的亞洲買家買走,創造了當時綠色鑽石拍賣史上的最高價格。

黑鑽

黑色鑽石有兩種:一種是含有大塊暗色包裹體的無色透明鑽石,表麵看起來呈現黑色;另一種是鑽石晶體的多晶質集合體,也就是很多黑色鑽石小顆粒聚集在一起,組成了黑色鑽石。褐色、黑色和灰色鑽石,質量最差,褐色主要產於澳大利亞的阿蓋爾岩筒和剛果(金)的布什瑪依地區的鑽石礦床,黑色鑽石隻產於巴西的鑽石砂礦床。比起其他顏色的彩色鑽石,黑鑽石多以配石出現在首飾中,作點綴之用,目前有記錄的大顆的黑色鑽石重達489.07克拉,在2001年時曾叫價1200萬~1500萬法郎。

彩鑽評價體係

彩色鑽石價值高昂,隻有經過科學評價後,才能客觀地衡量其價值。目前在寶石學界,彩鑽的評價基本也遵循“4C”體係進行,分為重量、顏色、淨度、切工分級四部分。其中,隻有顏色分級不同於一般白鑽,其他三項都與白鑽的評價標準基本一致。彩鑽的特點在於顏色,顏色也是決定其價值的關鍵因素,所以,顏色分級是重中之重。彩鑽分級,要在確定鑽石色調的基礎上,對顏色飽和度及亮度分別進行描述和評價。一般的彩鑽顏色有幾個級別,實驗室操作中需使用專業測色儀和比色石,一般消費者要購買權威機構出具證書的彩鑽,並認清色級,以便客觀判定彩鑽價值。

時光荏苒,很多東西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都會麵目全非,隻有鑽石,將“美觀、耐久、稀少”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總能曆久彌新。這幾年,鑽石價格屢次提升,鑽石不僅可以佩戴,還可以用於升值保值。“鑽石銀行”等金融產品更吸引了眾多遊資入市,加之鑽石資源的有限和半壟斷狀態,更使得鑽石投資如火如荼。目前一般成色的彩色鑽石年增值已經能夠超過20%,5年翻一番,是當之無愧的投資新貴。不過,市場上也有一些通過輻照、鍍膜等處理過的非天然彩鑽,冒充彩鑽銷售。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