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上呼吸道感染(1 / 3)

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半數以上。大多數是由於病毒感染,小部分為細菌感染。局限於鼻腔、咽喉的病毒或細菌感染,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本病相當於中醫“感冒”的範疇,是由於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臨床分①風寒證:以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流清涕,喉癢等為主症,治宜辛溫解表;②風熱證:以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為主症,治宜辛涼解表;③暑濕證:以身熱,微惡風,胸悶泛嘔,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為主症,治宜清暑祛濕解表。

荊防敗毒散加減方

“組成”防風、荊芥、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各10克,川芎8e,甘草6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之風寒證: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痰多稀薄,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表寒重者,可加麻黃6克,桂枝9克以加強辛溫散寒之力;汗少加豆卷3克以解表祛濕;頭痛身痛加白芷6克祛風散寒;脘痞、苔膩者加蒼術6克,厚樸10克以燥濕寬中;咳嗽粘加半夏10克,陳皮10克宣肺化痰。

銀翹散加減方

“組成”銀花、連翹各15克,牛蒡子9克,桔梗、薄荷、生甘草、荊芥、淡豆豉各6克,竹葉4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辛涼解表,祛風清熱。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之風熱證: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咳嗽,痰粘或黃,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邊尖紅,脈象浮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蔥豉桔梗湯加減方

“組成”鮮蔥白5根,桔梗、焦山梔、薄荷、生甘草、連翹各6克,淡豆豉9克,鮮淡竹葉4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辛涼解表,祛風清熱。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之風熱證: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咳嗽,痰粘或黃,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邊尖紅,脈象浮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頭脹痛較甚者加桑葉6克,菊花6克,以清利頭目;咳嗽痰多加浙貝母10克,前胡6克,杏仁6克,咯痰黃稠加黃芩10克,知母10克,瓜蔞皮10克;咽喉紅腫疼痛者加玄參10克以解毒利咽。

香薷飲加減方

“組成”連翹、鮮扁豆花各9克,香薷、厚樸各6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清暑祛濕解表。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之暑濕證:身熱,微惡風,汗少或無汗,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咳嗽痰粘,鼻流濁涕,心煩,口渴,或口中粘膩,渴不多飲,胸悶,泛惡,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暑熱偏盛可加黃連3克,青蒿6克;濕困表衛,加豆卷3克,藿香6克,佩蘭6克,芳化宣表;裏濕偏重,加蒼術6克,白蔻仁6克,半夏6克,陳皮6克,和中化濕;小便短赤加滑石 10克,赤苓10克,清熱利濕。

銀芪柴荊湯

“組成”金銀花、柴胡、連翹、桔梗、前胡各5克,荊芥、防風各3~5克,黃芪5~8克,生甘草3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清熱解毒,益氣固表。

“用途”適用於小兒反複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風寒表證明顯,鼻塞,流清涕,咽部不充血或稍充血加羌活3~5克,痰多加製牛夏3~5克;風熱表證熱象重,咽部充血明顯,舌質紅、苔薄白或黃加薄荷3克,葛根5克;扁桃腺腫大明顯或化膿加魚腥萆5~10克,七葉一枝花3~5克;咳嗽痰膿加浙貝3~5克;痰少痰粘,咽幹聲嘶或咽部糜爛去荊芥,加桑白皮、北沙參各5~8克;大便溏薄,加茯苓、白術各5克。

速效止咳湯

“組成”炙冬花、炙僵蠶各8~12克,川貝、炙罌粟殼各4~6克,桔梗6~8克,炙全蠍1~2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解痙,化痰,止咳。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

解熱合劑

“組成”紫蘇、荊芥各1500克,大青葉、鴨蹠草、四季青各3000克。

“製法”上方加水25000克,濃煎成每克內含生藥4克的合劑。

“功效”清熱解表。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口服3~4次,每次50克,病重熱甚者可3~4小時服藥1次。

銀蒿湯

“組成”金銀花、蒲公英、連翹、菊花各15克,青蒿、黃芩、牛蒡子、柴胡、蘆根、蔓荊子各12克,桔梗、荊芥各10克,板藍根20克,甘草6克。

“製法”上藥加水煎取藥汁600克。

“功效”清熱解毒,辛涼解表。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

銀翹退熱散

“組成”金銀花、板藍根各30克,柴胡15克,連翹、黃芩各12克,羌活、知母、檳榔、薄荷、荊芥穗各9克,甘草6克。

“製法”上藥水煎2次,每次10~20分鍾,共取藥汁600克。

“功效”清熱解毒發表。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所致發熱。

“用法”每日2劑,每2小時服200克。體溫降為38℃以下可改為早、晚分服,每日1劑。

銀花清透湯

“組成”銀花25克,連翹、地骨皮、青蒿、白薇、牛蒡子、威靈仙、桔梗各10克,荊芥6克,薄荷(後下)4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清熱解表,宣肺透邪。

“用途”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熱。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

上感清解湯

“組成”夏枯草15克,黃芩15克,浙貝母10克,杏仁10克,山豆根10克,薄荷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金銀花20克,連翹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