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不是生意。
人心,忠義,恩裳,回報,複雜的很。
第二日,朝陽初升。東方的朝霞,顯得格外美。可是,在這肅殺的戰場上,鮮紅的朝霞卻隻能讓人感覺到壓抑,仿佛是鮮血染紅了那半片天空一樣。
一群麻雀從江陵城上空飛過,嘰嘰喳喳的,讓人聽著都有些煩躁不安。
晨間的微風,輕輕拂動著大地。城頭上的“劉”字大旗,早就沒有幾麵還是完好的了。殘缺不全的旗子,在風中飄蕩著,顯得有些難堪。
嗚嗚的號角聲從吳軍營寨中傳了出來。
那蒼涼的聲音,在空曠的大地上,顯得格外應景。陸上連營,水寨裏,都紛紛響起了雷鳴般的戰鼓聲。
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戰船上,健壯的鼓手都使勁揮動著他們充滿了肌肉感的手臂,包裹著紅綢的鼓槌,敲擊著牛皮鼓麵,發出“咚咚”的聲音,令人們振奮不已。
也許局外人體會不到這種振奮。
可是,當你置身於這戰場之上,身臨其境的時候,自然能顧體會到這種心潮澎湃。渾身上下,似乎都在這鼓聲中充滿了力氣,雙手愈加用力的握緊了武器,腿部的肌肉繃緊了大步邁開。
所有人的胸中,都牟足了勁,憋足了氣,想要大聲呼喊,或是吼的!
在軍侯或是軍司馬的指揮下、帶領下,一隊又一隊準備好了的士卒,邁著整齊的步伐,從大營裏齊齊走出。他們手中的長槍,在朝陽下泛著寒光。環首刀刀麵輕拍在圓盾上,仿佛是鼓點一般。
一麵又一麵大旗豎了起來,各色旗幟在微風中飄蕩。
基層軍官們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卒,他們經驗豐富,武藝高強,能夠最大限度的在戰爭中保全自己。
在這些軍侯或軍司馬的指揮下,數萬士卒,在江陵城外擺出了大陣。
大陣的最前方,是上百架投石機。石彈和火油彈,整齊的擺放在投石機一旁,取用方便。
弓弩兵掩護在投石機附近,防止城中的敵軍出城破壞投石機。當然,在孫策看來,江陵城裏的荊州軍九成九是沒有這種膽量的。
刀盾手和長槍手,相互交雜著列在陣後。前排的士卒,還扛著長梯,一會兒攻城要用到。
數千騎兵,遊弋在城門外,時刻防備著有可能逃跑的劉表。
江麵上,戰船甲板上的弩車和投石機,全部都對準了江陵城,無數的水軍士卒站在甲板上呼喊著。
劉表看著城外這陣勢,輕聲歎了口氣,心中有了些不好的預感。
孫策與一眾文武,立馬於陣前,遙望著江陵城。
東門,是吳軍的主攻方向。
原因很簡單,從東門進攻的話,吳軍是背光,而荊州軍則是迎光。相比之下,荊州軍自然會受到刺眼的陽光影響。
孫策身後的大旗開始揮動起來,這時進攻的信號。
戰鼓聲更加急促,投石車開始了拋射。嗚嗚的破空聲,在空中響起。一枚又一枚石彈從空中劃過。冒著火焰的火油彈砸在城牆上,就是一大蓬火花。
弓弩手大步向前,壓製著城頭上射下的箭雨。
無數的士卒扛著長梯,朝著城牆衝去。
城頭上的投石機,在不斷的還擊。不時有石彈落在士卒身上,砸起一蓬血花。城頭上射來的羽箭,密密麻麻,不斷收割著吳軍士卒的生命。
然而,無數的吳軍士卒,依舊奮勇向前。
他們高喊著“為了吳侯”,這口號是多麼的響亮。為了吳侯,就是為了家裏的良田,就是為了能過上吃飽飯的日子。他們知道,隻要吳侯在,他們家裏的田就在。即使為此付出生命,他們也無怨無悔!
終於,當第一架長梯勾住了城頭上的女牆後,接二連三的長梯都搭在了江陵城牆上。
隊率、屯長、軍侯等基層軍官,各個身先士卒,披甲執銳,緣梯而上。
弩箭如雨般瀉下,滾石檑木從女牆邊扔下,順著梯子滾落,便是一條血路。這戰場上的殺戮,讓人心變得堅硬如鐵。
見的多了,也就好了。
城中的士卒畢竟沒有吳軍多,當吳軍士卒前赴後繼、不畏生死、奮勇爭先之時,他們很快便有些應接不暇了。
上百架長梯中,總會有士卒率先登城。
孫策在後方觀戰,眼看著一人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率先登城,口中不由得讚道:“陷陣營不負其名,高伯平果然沒讓我失望!”
原來,那率先登城的竟是高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