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議定之後,便相繼散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許都的一切似乎都沒有什麼變化。
黃河兩岸的局勢依舊緊張萬分,袁紹和曹操各自集結重兵,雖然戰爭始終沒有爆發開來,但任誰也知道,這仗遲早打起來。
許都裏的人們,依舊往來匆匆,各自忙活著自己的事情,為了生計而奔波。
城中的青石板路上,每天都有往來匆匆的騎兵馳過,也不知道要傳遞什麼消息。
董承召種輯和吳碩宴飲,也沒有引起什麼關注。
本就不是什麼手握重權的人物,關注度自然有限。
自那日之後,平靜的許都城中暗流湧動。種輯和吳碩,開始了串聯行動。
很快,吳子蘭和王子服都被說動。
這一日,五人在車騎將軍府上再次相聚。
酒桌之上,眾人都心事重重。
顯然,誅曹之事,給所有人的心頭,都籠上了一層陰影。
曹操那是誰啊?大漢司徒,手握重兵,挾天子以令諸侯,敢和天下第一大諸侯袁紹叫板的人物。堪比當初的國賊董卓,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比於西涼軍的殘暴,隻知破壞而不懂建設,曹操集團顯然要高了不止一籌。
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顯然並不如董卓那般令人厭惡。
所有人都是在圍繞著利益而已。
曹操的掌權,影響了一大批人的權勢和利益。
並不是說漢室無忠臣,隻是所謂的忠臣,不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量?
如董承這般外戚,他敢說心中沒有摻雜一絲別的想法?若是曹操被誅,將會有很大一部分權力落入他董承的手中。而種輯、吳碩、王子服、吳子蘭等人為何要跟著董承一起幹?很大程度上是成功後的巨大回報讓人可以不顧一切。
除了董承等人之外,許都的陰暗角落裏,還有一個巨大的群體,感到不安。
這個群體,就是龐大的世族豪強階層。
在許都中,代表人物便是弘農楊氏的家主楊彪,以及孔子後人孔融。
楊彪此人在曆史上極為有名,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便自稱是弘農楊氏出身。楊彪先後擔任太尉和尚書令一職,可見其地位之高。
護送獻帝入許都之後,楊彪對曹操心有不滿。曹操遂將其罷免,下獄。
然而,楊彪威望甚高。將作大匠孔融為楊彪據理力爭,辦理此案的滿寵也勸告曹操莫殺楊彪。
曹操不得已之下,將楊彪釋放。
去年,曹操任命其為太常。
相比於董承這種出身低微的外戚,曹操認為楊彪和孔融這樣的士族公卿才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事實上曹操的想法並沒有錯。
曹操在世之時,強力抑製世家豪門的發展。到了曹丕即位,為了稱帝而向天下間的士族豪門妥協,甚至推出了九品中正製這樣的製度。自此,世家豪門的勢力迅速擴張。
曹睿之後,魏國的政權很快為士族豪門所把持。沒過多久,河內世族司馬氏便攫取了曹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