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書院考試(三)(2 / 2)

所以,自然會有不少人專門去翻看過法家典籍。

《管子》和《韓非子》這兩部典籍,算是傳播比較廣的法家典籍。

當然,若是和早上考的四書相比,那就要怪癖了許多。

甚至有很多前來趕考的士子,根本沒有讀過這兩部書。即使讀過的士子,恐怕也記不下多少內容。

好在隻有兩道題,20分,隻要過了10分,便算合格。

龐和與向朗、趙累一同從考場中走了出來。這三人都是荊州來的,所以很快便混熟了,恰好又在同一考場,便一同結伴而行。

三人的麵色都比較淡然,看起來關於法家的這兩道題,並沒有難得住三人。

龐和的心情不錯,眼神中露出淡淡的笑意。他知道自己可能會進入秣陵書院,可是他也想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來之前,家主龐季曾經提醒過龐和,多多準備一下法家的相關典籍。

龐和也是一點就明,因而專門複習了一下《管子》、《韓非子》、《商君書》之類的法家著作。果不其然,這就考上了。龐和雖然不是特別出彩之人,但也算中上之才,文章雖然中規中矩,可也算言之有物。

至於向朗和趙累,兩人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想來兩道區區的法家試題,還難不住他們。

向朗,襄陽郡宜城縣人,字巨達,曾師從於司馬徽,與如今孫策麾下軍師徐庶乃是好友。向朗在曆史上是著名的藏書家,兩道法家的試題,對他自然是輕而易舉。

事實上,向朗本應該是劉表手下的臨沮縣長。不過,向朗感覺在劉表手下並沒有前途,而孫策這邊又蒸蒸日上,對比之下,向朗當然知道該如何選擇。再加上好友徐庶的不停寫信蠱惑,向朗便棄官而來,打算試上一試。

至於趙累,在曆史上擔任過關羽手下的都督,忠心耿耿,與關羽一同被俘。

趙累出身並不算特別好,不過其人清正剛硬,向來好學。因為條件所限,趙累對法家的典籍並不算特別熟悉,所以答的並不算好。當然,趙累的心態比較好,龐和與向朗倒是沒有看出什麼來。

另一邊考場上,黃蓋之子黃柄、韓當之子韓綜、程普之子程谘,他們三人被分到了同一考場。

當考試結束的時候,三人都鬆了一口氣。

對於他們來說,雖然早早便知道考試範圍,可坐在那裏寫文章實在不是他們的愛好。他們更喜歡騎在馬上,縱橫沙場。

孫策一早便明白這三個家夥恐怕無法通過第一天的文試,所以早早便將考試的範圍告訴了三人。三人也算是不負孫策的厚望,連啃了幾個月的書,總算是能把卷子寫的差不多看得過眼。

好在第二日的數試和第三日的武試,對於三人的難度並不算大。

尤其是第三日的武試,三人早就期待不已了。

聽說前來趕考的士子裏,有個叫呂蒙的,乃是侍衛司軍司馬鄧當的妻弟,在秣陵城中擺擂台,連勝三十餘場。知道這個消息的三人,心裏早就癢癢的了,隻盼著到了第三日與那個叫呂蒙的家夥一較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