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山越亂再起(1 / 2)

孫策看著城門外聚在一起的大量士子,卻沒有絲毫想要留意看看的意思。

此時的他,有著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孫策入城後,便命令親兵往三司衙門去,請孫江和孫湖來見自己。

當孫策回到吳侯府,給母親吳夫人請安之後,就到了議事堂。

不一會兒,孫江和孫湖便一同到了。

孫策來不及和二人寒暄幾句,直接一上來便開口問道:“君理將軍可有消息傳來?”

原來,孫策巡視廬江郡之時,便得到了消息,宛陵郡內的山越人再次叛亂,如今宛陵南部的歙縣和黟縣正亂作一團。

這一次宛陵郡內的山越叛亂,要比之前的那一次更加猛烈。

宛陵郡都尉董襲,從一開始便發現了這次叛亂的不同尋常,僅僅兩縣外聚集的山越士卒便至少有近萬人,這幾乎是整個黃山內所有的山越青壯了。

因而,自知短時間內難以將其迅速剿滅的董襲,迅速按照孫策的指示,給秣陵縣傳訊,請求留守秣陵縣的禁軍鎮守司裨將軍朱治領兵救援。

朱治接到董襲的求援之後,不敢有絲毫稍待,立刻整頓宣武營士卒,出擊宛陵郡。

宛陵郡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秣陵郡的安全。

因此,宛陵郡的山越叛亂必須迅速鎮壓下去。

而且,這一次的鎮壓不能像上次一般,必須要徹底根除,否則孫策必然會寢食難安。

隻見孫策話音剛落,孫湖便拱手開口說道:“啟稟主公,朱治將軍剛剛傳來鴿信,已經於宛陵郡都尉董襲彙合,準備與山越人交戰!”

孫策聞言,點了點頭,總算放下心來。

多虧之前出征時,把朱治的宣武營留在了秣陵,否則宛陵郡的山越再次叛亂極有可能比上一次造成的禍亂還要強烈。

而此時的宛陵郡,氣氛正極為緊張。

宛陵郡雖然有5000郡兵,可是宛陵郡北部各縣都需駐兵,陵陽縣、歙縣和黟縣更是各自駐兵千人。

也正是因為歙縣和黟縣各有千人駐兵,在加上城內的青壯協助,麵對山越人瘋狂的進攻,總算是能堪堪守住。

歙縣城外和黟縣城外的山越人,少說也已經近萬。

雖然他們的裝備不行,可是架不住人家悍不畏死且人多啊!

不得不說,山越人是最好的優質兵源。曆史上的東吳便大量擄掠山越人為兵,為東吳的對外作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如今,同樣有大量的山越士卒在孫策的麾下效力。

他們悍不畏死,且忠誠可信。

此時朱治率領的宣武營已經和董襲率領的兩千郡兵彙合,二人正準備分頭出擊。

陵陽縣內,朱治留下一個軍司馬帶領千人守城,自己則率領其餘9000士卒往黟縣而去。而董襲則率領2000郡兵,準備偷襲黃山。這2000郡兵之中,有1000是原本的陵陽縣守軍,他們熟悉黃山的地形,還有1000則是董襲從宛陵郡北部各縣中拚湊出來的。

黟縣城外約莫有4000山越士卒在圍攻,時間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半個月,黟縣城牆早已經搖搖欲墜。

城內的郡兵約莫還有500多人,青壯則有差不多千人。

4000多山越人連續不斷的攻城,也損失了過千人。然而,剩下的3000山越士卒,都是在慘烈的攻城戰中篩選出來的精銳,他們已經殺紅了眼,更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