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媯覽和戴員(1 / 2)

《後漢書》記載:“(術)憂懣不知所為,遂歸帝號於紹,曰:‘祿去漢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與周末七國無異,唯強者兼之耳。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人戶百萬,以強則莫與爭大,以位則無所比高。曹操雖欲扶衰獎微,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紹陰然其計。術因欲北至青州從袁譚,曹操使劉備徼之,不得過,複走還壽春。六月,至江亭。坐簣床而歎曰:‘袁術乃至是乎!’因憤慨結病,嘔血死。”

這是史書所記載的,關於袁術的結局。

既然袁術最後起了讓帝號於袁紹的心思,那孫策覺得,不如就禮送袁術去青州。

一來,可以免了自己殺袁術所帶來的不好影響。

二來,也能給曹操和袁紹上點眼藥。

當然,這些都還隻是孫策的簡單想法,具體如何做,還要看將來戰事的發展。

轉眼之間,已經進入了12月,建安二年就要結束了。

新年的前一天,孫策好像突然心血來潮似的,要到二弟孫權的府邸去看看。

孫策當然不是心血來潮,內衛司主事吳越剛剛遣人來報,媯覽和戴員出現在了孫權的府邸中。

媯覽和戴員,曾經是前吳郡太守盛憲的手下。

媯覽武藝高強,頗有勇力,算得上是一員驍將。

戴員飽讀詩書,文采斐然,也稱得上一個能臣。

曆史上的兩人,被時任丹陽太守的孫策三弟孫翊所招攬。孫翊任命媯覽為丹陽大都督,統領兵馬。戴員則被任命為郡丞,幫助孫翊處理政務。

除了這二人之外,孫翊還有一家將,名為邊鴻。

《三國誌?孫翊傳》記載:“建安八年,以偏將軍領丹楊太守,時年二十。後卒為左右邊鴻所殺,鴻亦即誅。”

《吳曆》言:“邊鴻是受媯覽、戴員二人指使。孫翊死後,媯覽欲搶奪侍婢妾室還想霸占其妻徐氏,徐氏假意應承,私下召集孫翊親近舊將孫高、傅嬰、徐元等人設計誅殺媯覽、戴員,為孫翊報仇。”

也就是說,孫翊之死,是媯覽和戴員策劃,邊鴻動手刺殺。

那麼問題來了,邊鴻乃是孫翊的親近左右,為何會受到媯覽和戴員的指使刺殺孫翊?而媯覽和戴員也受到了孫翊提攜之恩,孫翊對二人也是不可謂不重用,他們為何要指使邊鴻刺殺孫翊?

史書中的模糊記載,是三人對孫策不滿。這顯然,不會是事情的真相。

孫策認為,幕後主使者應該是孫權。

首先,隻有孫權才有可能讓三人為其所有,其他人不可能拿出讓三人背主的巨大籌碼。

其次,孫權和孫翊有間隙。《三國誌?孫翊傳》注引《典略》記載:“翊名儼,性似策。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而策呼權,佩以印綬。”可見,孫翊也曾經是被看好的繼承人之一。

當然,曆史的真相早已經埋進了泥沙之中,孫策無法得知,也不願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