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孫策西巡(一)(2 / 2)

7月中旬,沉不住氣的孫策終於決定西巡。

之所以是西巡,而不是西征,主要是孫策前不久得到了兩個好消息。

一個是秣陵郡石城縣附近的馬鞍山鎮發現了大量的鐵礦。另一個是宛陵郡涇縣附近的銅陵鎮不僅發現了鐵礦,還有大量的銅礦和煤礦。

得到這兩個消息的孫策,簡直要笑得合不攏嘴了。

爭霸、統一、戰爭需要三樣東西,分別是武器、錢和糧食。

糧食先不提,武器和錢就是鐵和銅。

這一次一下發現了大量的鐵礦和銅礦,孫策怎能不高興?

孫策一聽到馬鞍山鎮和銅陵鎮的名字,就知道絕對不會錯。

後世天朝兩個大名鼎鼎的工業基地,孫策怎麼可能沒有聽說過?

馬鞍山的鐵礦和銅陵的銅礦,將會對孫策未來的戰略部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孫策必須要親自前去查看一下,對這兩處礦產的開發做出部署。

7月16日,孫策辭別了母親和妻妾,開始西巡。

揚武中郎將韓當領本部兵馬隨行,虎賁校尉太史慈、以及最近才被升為侍衛司校尉的孫輔、宋謙和潘璋也一同領兵而行。

這陣勢,不算已經先行的周瑜和呂岱,光是孫策身邊的兵馬就高達13000。

隨行文官的陣容也十分龐大。

這一次由長史張昭坐鎮秣陵縣,從事祭酒張紘、軍事郭嘉、主簿嚴畯、功曹魏騰、倉曹從事諸葛瑾一同隨行。

引人注目的是,廣陵郡海陵縣縣令徐宣以及廣陵郡郡從事陳矯也被孫策征召一同隨行。

孫策之所以帶著這兩位,自然是有他的打算。

這打算也不算什麼秘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甚至連徐宣和陳矯自己也都多少知道一些,不外乎就是將采礦之事交給二人罷了。

鐵礦和銅礦的重要性二人自然是知道的,孫策能讓剛剛投效不久的兩人去負責如此重要的事物,兩人說不感動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孫策還有沒有別的用意?

當然有。

史書中曾經記載過徐宣和陳矯的不睦。兩人雖為同鄉,關係卻不怎麼好。徐宣常常在眾人麵前談論陳矯的過失。

而孫策就是要利用二人的不睦,來激起他們的競爭心理。隻有競爭,才會有更好的成果。兩人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孫策很是期待。

石城縣距離秣陵縣並不算遠,約莫一天多的時間,孫策便到了石城縣。

孫策甚至都沒有進縣城,便在石城縣令的帶路下,往馬鞍山鎮而去。

後世的馬鞍山礦區位於長江下遊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孫策隻記得一個大概的數字,已探明的鐵礦儲量在10億噸以上。

馬鞍山鐵礦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得到了部分的開發。漢武帝曾經在此設立過鐵官,煉鐵的工人在這裏並不缺少。馬鞍山鎮附近的百姓,很多都會煉鐵。

對於馬鞍山鐵礦來說,采礦工人的缺少才是主要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隻能是看孫策的了。

而孫策則把目標對準了山越人。

沒辦法,誰讓山越人在曆史上就一直是東吳的經驗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