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淮北混亂戰不休(四)(2 / 2)

這些不安定因素,自然與兩郡內的山越人有很大關係。

三司衙門作為孫策在江東的喉舌耳目,自然也將這兩郡的異常情況向孫策作出了彙報和分析。

然而讓孫策不滿的是,雖然三司衙門已經可以確定在兩郡內的山越部落有問題,卻無法確定山越部落和荊州之間的具體交易。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報工作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時代的局限性和技術的落後是無法在短時間之內能夠彌補的了的,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研究。

雖然親衛軍五司已經建立起來有數年的時間,三司衙門更是孫策一直以來重點關注和扶持的部門。

侍衛司作為軍隊,自不必提。

相比與內衛司,三司衙門得到的資金和支持力度要大得多。兩者之間雖不似天壤之別,卻也足以讓內衛司諸人眼紅的很。

當然,這也是因為目前整個以孫策為核心的江東利益集團正處於上升期。從對外擴張的角度來講,三司衙門的作用要比內衛司大得多,那麼自然也就獲得了更多的資源。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隨著江東利益集團的不斷發展,孫策為了集中個人權利,維護他至高無上的權威,內衛司的大發展是必然的,

孫策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原本孫策還打算暫時留在廣陵郡,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從中漁利。

張昭的話卻讓孫策的想法出現了動搖。

畢竟,對於孫策來說,劉表這個現實性的威脅要更大一些。

袁曹呂之戰,孫策並不需要直接麵對。而江夏之戰就不一樣了,這是事關孫策未來幾年重要戰略部署的關鍵一環。

能否打勝即將到來的江夏之戰,將會直接影響孫策連接荊揚二州的基本戰略目標。

想了想,孫策將目光轉向了軍師郭嘉。

說起來,自從郭嘉投降孫策之後,在江東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這種重視和尊重,是郭嘉在曹營中未能體會到的。

雖然當初是荀彧將郭嘉推薦給了曹操,可是曹操並未多麼重視他,隻是將其當做普通的從事官看待。曹操當時的謀主乃是戲忠,戲誌才。

真實的曆史上,荀彧是在戲誌才死後,才推薦的郭嘉。

然而,孫策的穿越猶如蝴蝶的翅膀一般,讓整個曆史似乎都發生了許多的不同。

若不是戲誌才仍在,若不是郭嘉陰差陽錯被派往江東,若不是郭嘉的豬隊友們,郭嘉如今也不可能成為孫策最器重的文臣之一。

說起孫策最器重的文官,那必然就是長史張昭、從事祭酒張紘和軍師郭嘉三人。

孫策對三人的分工極為明確,長史張昭總領討逆將軍領地政事,主抓財政稅賦後勤事宜。從事祭酒張紘則為張昭之輔,主抓討逆將軍領地內官員的考核升遷以及監察事宜。至於軍師郭嘉自然是主管軍事方麵的工作,負責幫助孫策出謀劃策,提供軍事方麵的戰略建議。

(sorry,今天剛從北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