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秣陵書院(2 / 2)

張允一聽,微微一愣,他已經預料到了孫策可能會有所表示,卻沒有想到,會讓自己去當書院的山長。至於孫策的用意,他暫時還看不透。

張允想了想,開口說道:“不知這秣陵書院有何用意,請主公示下!”

孫策點了點頭,說道:“如今我已經據有江東廣大的地盤,人口頗豐,卻苦於人才不足,讀書人太少,郡縣地方缺少守令佐丞,因此書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選拔人才!”

“不知主公對進入書院學習的學生有何要求?”張允想了想問道。

“要進行入學考試,達到一定水準方能入書院讀書!”孫策說道。

張允點了點頭,問道:“主公以為幾年結業可好?”

“以四年為期,結業同樣舉行考試!”停頓了一下,孫策繼續說道:“結業考試由你我再加上長史、功曹一同舉行,通過者可授官,通過者分為三等,一等可為縣令,二等可為縣長,三等可為縣中丞尉。”

張允聞之一愣,他已經明白了孫策的用意。

如果通過書院的結業考試就能授官,恐怕整個江東都會沸騰,甚至會吸引江北以及荊州的士子前來。

尤其是那些寒門士子,或者是出身不好的讀書人,對他們的吸引力還要更甚。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會影響到一些世家豪族的利益,當然對吳郡四姓這類與孫策關係良好的世家並無影響。

不過,張允也能夠理解孫策的無奈。

雖然從表麵上來說,孫策占據了大半個江東,官民無不敬服,但是安氏與曹操的勾結刺殺就能很說明問題。有一部分江東豪族對於孫策並不是很服氣,麵服心不服,而且時常有些掣肘孫策的小動作。

這些讓孫策十分惱火,卻又不能一股腦全部殺了!

而建立書院考試製度,則是釜底抽薪之計,既然你們不願意出仕與我,那我就隻好另起爐灶,自己培養了。

同時,孫策也是在給這些豪門士族一個機會。

畢竟,在這個時代,窮人是看不起書的。

能夠看的起書,並且還能通過書院的入學考試的人,即使不是出身於官宦世家,家中也一定是頗有資財。

“子諾可有異議?”孫策開口問道。

張允想了想,還是開口說道:“主公可是要在江東廢除察舉製?”

孫策搖了搖頭,說道:“當然不會廢除,隻不過是再多一條入仕的道路罷了,否則那麼多空缺的官吏,我到哪裏去找?”

“主公此舉大善!”張允開口讚道,他確實認為這個方法不錯。

秣陵書院不但能夠解決官吏的問題,同時還能拉攏士族之心,是個一箭雙雕的計策!

孫策點了點頭,他知道張允一定會答應的。

這個簡化版的科舉製雖然與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製都是為了拉攏士族,但是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九品中正製是一種慢性毒藥,在不斷的侵蝕整個王朝和世家的根基。

然而科舉製度,不但是一種相對更加公平的製度,同時也是對世家豪族的激勵,更是能夠不斷為王朝輸送新鮮血液。

不管從哪一方麵來說,科舉製都要比九品中正製強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