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斜視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眼病。最常見是先天的發病因素,有的是因為屈光不正造成的;還有的是由於斜視造成的。兒童的斜視分好多種,最常見的由斜視的性質來分有:上斜、下斜、內斜和外斜;根據發病病因來有:麻痹性斜視或者是共同性斜視;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分有:先天性內斜和後天性斜視。
方法一
{1}患兒坐或仰臥,術者以拇指腹從印堂穴開始,先沿一側眼周輕輕揉動1~3分鍾。然後如法操作另一側。
{2}以食指和中指指端,同時置於雙側睛明穴上,逆時針旋轉,反複操作1分鍾。
{3}以兩手拇指指腹,同時按揉雙側魚腰穴1分鍾。
{4}以兩手中指指腹,同時按揉雙側太陽穴1分鍾。
{5}以兩手食指指腹,同時按揉雙側四白穴1分鍾。
{6}拿捏合穀穴15~30次。
{7}患兒仰臥雙眼閉合,術者以兩手拇指橈側麵從睛明穴開始,向太陽穴輕抹50次。
{8}患兒俯臥,術者以指按揉肝俞、腎俞穴1分鍾。
辨證論治
①若發熱,驚厥,煩躁不安者,以指按揉大椎穴1分鍾。推擦湧泉穴300次。以掌根直擦脊柱兩側的肌肉組織,以透熱為度。
②若斜視眼遠視模糊,近視視力疲勞嚴重,伴眼眶、前額頭痛者,常用手法加點揉同側風池穴1~3分鍾,以脹重感向頭部傳導為好。補腎經300次,補肝經300次。
方法二
{1}患兒坐位或仰臥,術者以食指按揉睛明、承泣、四白、太陽穴,每穴操作1分鍾。然後,用雙手拇指指腹分抹眼眶周圍,反複操作1~3分鍾。
{2}患兒俯臥,術者以指點揉肝俞、膽俞、腎俞,各1~3分鍾。
{3}以指掐揉患眼對側的合穀、光明穴各1~3分鍾。
附錄
按摩常用的穴位
1.麵部常用穴位
穴位名稱位置功效
神庭頭正中線,前發際後0.5寸處。主治頭痛、目眩、鼻炎、癲癇。
百會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點。主治頭痛、頭暈、昏迷。
人中人中溝,上、中三分之一交點處。主治昏迷、急性腰損傷。
太陽眉梢與外眼角向外約1寸凹陷處。主治頭痛、感冒、眼疾。
印堂兩眉頭連續中點。主治頭痛、頭暈、失眠、鼻疾。
印堂兩眉頭連續中點。主治頭痛、頭暈、失眠、鼻疾。
魚腰眉腰正中之凹陷中。主治近視、遠視、目赤腫脹。
睛明內眼角內上方0.1寸之凹陷中。主治眼疾。
絲竹空眉外側端。主治眼疾、頭痛。
攢竹眉內側端,眶上切跡處。主治頭痛、目眩、流淚、眼瞼抽動。
迎香鼻翼旁0.5寸,鼻唇溝中。主治鼻炎、感冒、麵神經麻痹。
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處、平耳垂。主治頭痛、頭暈、頸痛、耳鳴。
聽宮耳屏正中,張口時前凹陷處。主治耳鳴、耳聾、中耳炎、牙痛。
頰車下額角前上方約1橫指,咬牙時咬肌隆起處。主治牙痛、下頜關節炎、麵神經麻痹。
2.胸腹部常用穴位
穴位名稱位置功效
上脘前正中線,臍上5寸處。主治急性胃炎、胃脹、胃痙攣、心煩、腹脹。
中脘腹部,前正中線,臍上4寸處。主治胃病、嘔吐。
下脘前正中線,臍上2寸處。主治腹部,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痛、腹瀉、嘔吐、腹痛。
中府鎖骨外端下1寸處。主治支氣管炎、肺部疾患、肩背痛。
膻中兩乳之中,胸骨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主治支氣管炎、哮喘、胸痛。
天樞腹部,肚臍旁開2寸。主治胃炎、痢疾、便秘。
氣海腹部,前正中線,臍下1.5寸。主治腹脹、腹痛、氣虛體弱。
關元腹部,前正中線,臍下3寸。主治腹痛、痢疾、尿路感染、月經不調、性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