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間詩誌(1 / 3)

民間詩誌(三)

專欄

作者:傅元峰

1.民刊經緯“西單牆”與當代詩歌民刊的興起

“西單牆”,又稱“民主牆”、“西單民主牆”、“海德公園”。1978年11月25日,曾在民主牆前舉行數幹人計的“民主討論會”。據附錄於《大陸地下刊物彙編》的陳若曦文,“在運動高潮時,僅北京一地就有五十多份民刊……最溫和的《四五論壇》掙紮到八O年三月,自動停刊以求交換劉青,結果無效,共出十七期。”“西單牆”就其形式而言,是中國特殊年代的政治工具“大字報”的“副產品”,是中國20世紀一個相當獨特的言論空間。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後,北京西單電報大樓西側的一段矮牆因張貼“大字報”、“小字報”和一些民辦油印報刊而為人們熟知。這段約200米的矮牆承擔過特殊的曆史使命,作為“文革”後民眾表達政治訴求的民間言論空間在當時聞名遐邇,現在已經拆除了,其大致位置在今西單圖書發行大廈西、西單文化廣場以南。“北京的大字報從十一月十二日以後,份數激增,內容繁多,震驚中外,雲集之處稱為‘西單民主牆’,高潮時,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平均有四萬人輪流閱讀抄寫和組織演講。”牆上張貼的各種民辦報刊中,也有一些寫給“民主牆”的頌歌:“天上有個太陽,/地上有了民主牆//太陽給萬物以溫暖,民主牆給人以力量。//……世界需要一個太陽,/祖國啊需要幹百個民主牆!”

“民主牆”的出現,在思潮上承接的是1976年“四五”事件式的政治訴求,1978年9月,汪東興禁售《中國青年》複刊號,稍後有人將《中國青年》張貼在“西單牆”上,引起眾人圍觀,該事件使“民主牆”更引人關注;尤其是10月新華社宣布北京市委為天安門事件平反的消息後,“西單牆”的申訴和宣告變得十分火熱。“文革”後的民主訴求、冤案申訴和政治理想,在類似“西單牆”的張貼場所都得到了極大的宣泄。被稱為“民主牆”的地方並不僅止“西單牆”,如北大三角地也有“民主牆”。民主牆是20世紀70年代一個特殊的政治空間,曾驚動國家最高領導層並引起國際社會關注。1978年11月,鄧小平會見日本民社黨委員長佐佐木,曾提到“民主牆”的“大字報”,並未表示反對:“這是正常的現象,是我國形勢穩定的一種表現。”直到1979年3月,任畹町、魏京生等人在民主牆貼出了《中國人權宣言》《要民主還是要新的獨裁》等“大字報”,情勢才發生了明顯的轉折。1979年11月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取消“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等“四大”;1981年2月20日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處理非法刊物非法組織和有關問題的指示》:“處理非法組織和非法刊物的總方針是決不允許其以任何方式活動,以任何方式印刷出版發行,達到合法化、公開化;決不允許這些非法組織、非法刊物的成員在單位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串連,在組織上、行動上實現任何形式的聯合。在處理過程中,要首先取得法律根據,依法取締。如宣布取締後仍繼續秘密活動,則應對參加人員按照情節輕重,分別依法給予傳訊、搜查、警告、罰款、拘留或其他必要的處分,同時通知他們的家庭和所在單位密切合作。對非法刊物、非法組織的處理,不要登報、廣播。”

從上述資料可以歸納出“西單牆”時代的民刊辦刊軌跡首先,在辦刊形式上承接“文革”“大字報”餘緒,在內容上則是對“四五”思潮的進一步推進;其次,“西單牆”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主流政治存在合謀,對“文革”後的所謂“撥亂反正”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因此爭取到了從1978年冬到1979年春的幾個月的寬鬆存活空間,在其間以“大字報”的方式創辦的各種民刊也有相同的遭遇;最後,“民主牆”在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以後,於1979年底被逐漸管控並於1981年初被徹底取締。

這一時期伴隨“民主牆”運動創刊或傳播的民刊比較多,如《啟蒙》,創刊於1978年10月11日,應算是“民主牆”民刊中最早的文藝性刊物,隻刊發了黃翔的長詩《火神交響詩》,張貼於北京王府井大街;隨後,黃翔等於1978年11月2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啟蒙社”,辦有北京版《啟蒙》;後1979年3月8日李家華宣布退出“啟蒙社”後又於貴陽威清路275號創辦《解凍》。“啟蒙社”成員有方家華、莫健剛、梁福慶、黃傑、黃翔,第二期有李家華、楊在行、鄭繼聯加入。另有 《今天》(創刊於1978年12月)、《群眾參考消息》(創刊於1978年12月23日)、《探索》(創刊於1979年1月8日)、《求是報》(創刊於1979年1月1日)、《中國人權》(創刊於1979年1月17日)、《秋實》(約創刊於1979年2月)、《時代》(創刊於1979年10月)、《民主與時代》(刊物創刊號未注明刊發日期)、《火花》(創刊於1979年3月20日)、《生活》(據所發詩稿落款判斷約創刊於1979年4月)、《四五論壇》(創刊於1979年9月15日)、《沃土》(創刊於1979年10月)、《中國之春》(創刊於1980年9月)等等。這些刊物大多散佚了,如今大多隻可見於當時台灣、香港出於政治目的編纂的部分資料,如台灣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的《大陸地下刊物叢編》、香港《觀察家》編輯的《中國民辦刊物叢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