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級市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
出類拔萃
作者:吳慧芬 蘇嫻
摘 要: 為了解湖北地級市空巢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現狀,本研究采用GWB問卷對湖北地級市474名空巢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進行調查,發現農村男性空巢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低於常模水平,農村女性空巢老年人、城市男性空巢老年人與城市女性空巢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均高於常模水平;農村女性空巢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顯著高於農村男性空巢老年人,城市女性空巢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顯著低於城市男性空巢老年人。總體上城市空巢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顯著高於農村空巢老年人,得出結論:湖北地級市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整體上處於較高水平。
關鍵詞: 湖北 空巢老人 主觀幸福感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共同麵對的重大社會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均期望壽命延長和生育率的進一步下降,“空巢現象日趨突出,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加,已成為我國老齡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之一”。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
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崛起,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引起心理學者的廣泛關注。主觀幸福感是人們以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為基礎,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心理功能、社會能力和個人綜合狀態的一種感覺體驗。此外,許多研究探究空巢老人的主觀幸福感,但均是從宏觀層麵上進行研究的,國內沒有人從微觀上探討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與此同時,Smith等報告,柏林老年人的總體主觀幸福感主要受主觀因素(對各項身體健康指標的主觀評價,以及對經濟收入、社會參與、人際關係的滿意度)的直接作用;社會人口學變量 (年齡、性別、養老院、喪偶、婚姻)和客觀因素(身體健康、經濟收入、社會參與等)的影響基本上是間接的。
鑒於此,本研究在描述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現狀的同時,從微觀層麵上比較城市與農村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的差異,並加入性別這一人口學變量,進一步探究不同性別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的差異,從微觀層麵上了解影響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的因素。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孝感、鹹寧、恩施、荊州與十堰等湖北5個地級市年齡在60歲以上的農村與城市空巢老年人,排除明確的精神疾病患者後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率95.2%。其中,農村空巢家庭老人50.7%(男性25.3%,女性25.3%);城市空巢家庭老人49.3%(男性24.1%,女性25.3%)。
(二)工具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製訂的總體幸福感量表(GWB)評價受試者對幸福的陳述。國內段建華(1996)對本量表進行了修訂,信度與效度都達到了高度一致性。
(三)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與單樣本t檢驗。
二、結果
(一)單樣本t檢驗
將本研究獲得的數據進行單樣本t檢驗,農村女性空巢老人、城市女性空巢老人和男性空巢老人的主觀幸福感得分顯著高於常模平均數,說明湖北地級市的農村女性空巢老人、城市女性空巢老人和城市男性空巢老人的主觀幸福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農村男性空巢老人的主觀幸福感得分顯著低於全國常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