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4年高考語文總複習反思與策略(1 / 2)

2014年高考語文總複習反思與策略

考試研究

作者:於萍

每年一輪複習結束後,考生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都學了,又似乎都沒學好;要複習的內容很多,又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做了很多試卷,可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

麵對久練無效的現狀,我校經過分析綜合,發現一輪複習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目標模糊籠統,缺乏具體性。複習訓練目標模糊,是廣大一線教師不易覺察的通病,也是高考語文複習久教無果、久練無效的主要原因所在,這是因為常被用於訓練目標的“掌握”、“理解”、“了解”、“認識”等心理動詞與“學習”“評價”等行為動詞都是模糊的,可操作性與可檢測性不強,學習目標模糊不清,導致訓練難以落實。

第二,訓練分散用力,缺乏聚焦性。每個高三學生前前後後平均做1000道訓練題,考試成績仍不見提高的原因在於訓練分散,造成練得越多越糊塗、練得越認真效果越不佳的現象。所以語文訓練要“聚焦”集中類型題,定點突破。

第三,練題質量不高,缺乏典型性。複習資料越來越厚,複習效果卻越來越差,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高質量的真題,即原汁原味的高考題或大市級以上的模擬題,憑借質量不高的練題進行訓練,正確率再高也無濟於事,即使考生頻頻獲得高分,也隻是訓練主客體在低層次上的訓練。

第四,訓練過程馬虎,缺乏嚴格性。成功的訓練應該是嚴格的,過程應該是艱苦的。然而,時下高三語文複習除了模擬考試外,平時訓練都比較馬虎,造成學生產生“高考複習懈怠症”,嚴重影響複習效果,隻有經過嚴格而艱苦的訓練才能達到預期訓練目的。

第五,講練彼此失調,缺乏合理性。講練失調主要有四種表現:一是以講代練,課堂上隻是老師講解,沒有做題活動;二是先講後練,不管學生需不需要,老師總是大講一通;三是講不到位,老師囉囉唆唆講不到關鍵;四是隻練不講,老師以“報答案”代替講評,沒有針對學生的疑點真正“解惑”,使訓練事倍而功半。

針對一輪複習中的問題,我們認為高考語文的二輪複習,應該改變傳統,回歸複習的本真。即透過先有的“考點”,關注實際考題,研究具體“題點”組織一係列同類型的典型練題,進行“定點”打鐵式訓練。這樣可讓考生輕鬆而高效地解疑答難,具體來說,我們在二輪複習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堅持定點訓練,杜絕散點訓練

比如就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的複習訓練而言,在一個輪次的訓練中既練“語音”,又練“成語”,還練“語病”,更練“語言表達”,可是一旦考試,答題正確率就不高。一般為40%~50%,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四五層現象”。究其原因,就是訓練點太散,貪多,往往嚼不爛。我校在二輪複習時主要樹立聚焦意識,采取強化定點訓練的辦法,定點打鐵,就是聚焦於一點加以訓練,這樣集中能量才能達到顯著的效果。

二、堅持題點聚焦,杜絕考點統題

《考試說明》中的考點,固然有其權威性,但也有著綱要性與模糊性,不會都具備實施訓練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