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病人變換臥位翻身
(1)一人扶助病人向床頭移動法。放平靠背架,取下枕頭放於椅上,使病人仰臥,屈起雙膝;
護理人一臂伸入病人肩下,一臂托住病人的臀部,在抬起病人的同時,囑病人用雙手握住床頭欄杆,並指導病人用雙足抵住床麵挺身上移。放回枕頭,再支起靠背架,使病人臥位舒適。
(2)一人扶助病人翻身法。仰臥病人要向一側翻身時,先使病人兩手放於腹部,兩腿屈膝,護理人一前臂伸入病人腰部,另一臂伸入其股下,用臂的力量,將病人迅速抬起,移近床緣,同時轉向對側;
抬起病人頭肩部,並轉向對側,在病人的背部放置軟枕,以維持體位,胸前放一軟枕,支持前臂,使病人舒適;
將病人上腿彎向前方,下腿微屈,兩膝之間墊以軟枕,防止兩腿之間相互受壓及摩擦。
喂飯、喂水
有些疾病患者,如偏癱、癡呆、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而不能進餐者,需要護理人員(括家人)耐心地喂飯、喂水,以保證機體攝入必需的營養物質、水和電解質,促進病人康複和延長壽命。喂飯、喂水要根據病人的特點和心理狀態,照顧到他的情緒,既要讓他吃得可口,又要讓他吃得開心,因此,喂飯、喂水是有一定要求的。下麵介紹合理的喂飯和喂水的操作程序。
(1)喂飯前。
①環境的準備:臥室內應移去一切汙物,如便盆、汙尿布等,保持整潔無臭味。根據病人的愛好可播放一些音樂或戲曲等,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緒。
②飯菜的準備:根據病情和病人的咀嚼能力,飯菜要既有營養又有色、香、味,軟硬適中,溫度恰好,以促進病人的食欲,便於消化吸收。
③病人的準備:對臥床病人飯前按需要給予便器,用後撤去,協助用溫水洗手,能坐起的盡量扶助坐起進食,不能坐起的可用枕頭將頭稍墊高,偏向一側。病人胸前鋪上餐巾(毛巾)。
④護理人員的準備:衣服整潔,洗淨雙手。
(2)喂飯時。護理人員態度要和藹親切,為了鼓勵進食,要適當讚賞飯菜可口、味道鮮美;對咀嚼能力差的病人,要特別耐心,速度恰當,要求病人細嚼慢咽;進食時,不要與病人講話,以免誤咽食物入氣管而引起嗆咳,甚至引起窒息。對胃口特別好的病人要適當控製進食量,提倡少量多餐;對進食流汁的病人,可用小壺或吸管讓病人自己吸吮,注意不要吸入過多空氣。
(3)進食後。協助病人洗臉、漱口或作口腔護理,食後不要立即睡下,小坐片刻後,再扶助病人睡下,整理好被褥。
(4)喂水的用具。可用小茶壺喂水,如有帶刻度的喂水壺更好,便於了解每天飲水量,或用彎頭吸管(可任意彎曲成不同的角度)給病人吸水。
(5)對昏迷或其他原因不能由口進食者,可采用鼻飼法灌注食物和水。
導尿
患有泌尿係統疾病的人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發生排尿困難,嚴重時則完全排不出尿來,病人十分痛苦。發生排尿困難後應及早去醫院診治,經藥物、針灸治療效果不佳者應及時施用導尿術。
導尿術是在無菌操作的情況下,利用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進行導尿,要由醫護人員來操作。
導尿在臨床應用中分兩種,一是不留置導尿;二是留置導尿。采用哪一種要根據導尿目的來確定。不留置導尿法常用於臨時治療或采集尿液標本,導尿後即將導尿管拔出。留置導尿法常用於持續性引流尿液或觀察腎功能情況,導尿管插入膀胱後需加以固定。
導尿具體施術方法,由於男女生理特點不同,操作方法也有所區別:
(1)留置導尿法。留置導尿術,除導尿用物以外,還要備有無菌玻璃接管,橡膠引流管(長約65厘米),貯尿瓶,治療碗,生理鹽水200~300毫升,衝洗器、別針,膠布和細線繩(男性用)等。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剃除陰毛,以便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②按常規導尿法進行導尿,待尿液流盡以後,用衝洗器吸生理鹽水60~80毫升,自導管注入膀胱,如回收順利,液量與注入量基本相等時,則提示導尿管在膀胱的位置適宜,即可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③留置導尿管的固定方法在男性為導尿管采取蝶形膠布固定在陰莖兩側,再以膠布輕繞固定,其遠端折疊部用線繩將其與導尿管結紮。女性導尿管固定可采用線繩結紮導管,遠端用膠布固定法或用膠布三向交叉固定法。
④導尿管固定後,用玻璃接管連接導尿管和引流管,其遠端放入貯尿瓶內,懸掛於床旁。
⑤用別針將引流管固定於床單上,但須保持一定長度,防止病人翻身時,將引流管從貯尿瓶中拉出。
⑥若為間歇性排尿者,定時開放導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