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俗人

寫作夢工場

作者:陳彥樺

如今的學子已不再以舞文弄墨為榮,現在的作家也不再以吟風誦月為樂,當下的政治家們也不屑於與詩詞歌賦為友……

這是文字的誄辭,這是文學的殤歌。

自倉頡造字以來,文學的魅力便橫亙於人類漫長的曆史。無論是銘刻於石壁之上的粗陋的圖案,還是當代清新的小詩;無論是古代的詩詞曲賦,還是盛行於明清時代的長篇小說,都體現了人們對文學女神的不懈追求。無論是動蕩的歲月,還是太平的年代;無論是富庶繁華的城市,還是貧窮寧靜的鄉村,隻要有人生存,美妙的漢字必然會被一雙雙巧手連綴成串串珠璣。

國風楚辭,漢賦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雜劇,明清小說……每一種藝術都吸引了無數的作者和讀者沉湎其中;《詩》《書》《禮》《易》,經史子集,每一個文字都會讓無數的後來者傾心拜倒,咀嚼品味……

可是到了今天,這種雅好很多人已經不屑為之。

他們中,上至專家,下至平民百姓,各個階層,每個群體,都有這樣一些無視文學魅力的人——

他們將吟風弄月的情懷理解為附庸風雅的做作,將嚴肅文學認同為呆板的教條經義;他們認為金錢才是王道,認為權力就是本錢;他們寧可在燈紅酒綠中穿梭徜徉,奉各種俗不可耐的段子為經典。

如此可笑之人,我們就稱他們為“俗人”吧!

不僅僅是普通人成為了俗人,就連一些文人也經受不住金錢的挑逗,用自己廉價的筆墨,一點一點地挖著“文學”宮殿的牆腳——

他們用每日上萬字的碼字速度,撐鼓自己的錢包。電腦屏幕上不斷翻滾的文字,就是他們不斷湧動的財富。更可怕的是,其中的一個人影響了另外兩個人,兩個人又影響了另外的無數人……他們開始了永無休止的碼字造錢的人生。文學最後一點尊嚴在這鍵盤的敲打聲中被湮沒。

這一切,讓不少人痛恨著,卻又無奈著;諷刺著,卻又效仿著——麵對俗人,我們總是一邊鄙視著他們,一邊又一步步滑向他們身邊。

有一天,我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陽台上,捧著一本久違了的《悲慘世界》,書頁久久地翻開,我的心卻難以沉浸其中。無奈,我隻能將它放回書架。就在這時,我看見偌大的書架,僅剩教科書與教輔資料,而名著們則龜縮在陰暗的角落,與《悲慘世界》一起,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原來,我和他們一樣,也已是一個“俗人”……

(編輯:李躍)

評點:王冠婷

本文從倉頡造字開始回顧了文學的美妙,論及今天很多人無視文學的魅力這個現實,然後作者更加深入地論述了“普通人成為了俗人,就連一些文人也挖著文學‘宮殿’的牆腳”,最後突然發現“麵對俗人,我們總是一邊鄙視著他們,一邊又一步步滑向他們身邊”。文章既有細致入微的現實觀察,又有冷靜理性的生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