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鼓勵肝病患者培養個人愛好,這樣也可以起到轉移肝病患者注意力的作用,如閱讀小說書報、繪畫、書法、集郵、收藏、下棋、養殖花卉、垂釣等,這些愛好可以修身養性,增長知識,增加生活的情趣,給人以精神上的寄托。
等重症肝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調節
大多數重症肝病患者的心理活動主要經曆以下5個階段:
(1)否認階段。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病情的嚴重性,對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缺乏思想準備,僥幸地期望在治療上出現奇跡。
(2)憤怒、恐懼階段。肝病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嚴重後,不僅會恐懼、心灰意冷,還會表現出煩躁、悲憤情緒而拒絕治療,甚至還會敵視周圍的人,借以發泄自己的情緒。
(3)妥協階段。患者由憤怒、恐懼轉入妥協階段,心理狀態會相對顯得平靜、安詳、友善、沉默不語。
(4)抑鬱階段。這個階段的患者心情比較沮喪和矛盾,不願多說話,又不願孤獨、寂寞。
(5)接受階段。重症肝病患者經過抑鬱階段後,心情會慢慢平靜下來,開始接受現實。
針對重症肝病患者的心理特點,首先,要安慰患者,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緩解症狀,使患者感到心情舒暢,身體舒適。其次,要包容患者,理解患者,不計較患者的錯誤言行,盡量幫助患者消除心理憤怒與恐懼。再次,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如滿足他們想多見親戚、朋友的願望等。另外,家人要控製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在患者麵前表現出焦慮與悲傷的神情,否則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不利於病情的恢複。
兒童肝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調節
年齡小、病情急、變化快、不善於表達是兒童肝病患者的突出特點,其心理活動多隨情境變化而迅速變化。因此,兒童肝病患者的家屬應善於從細微變化中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從而防止突發事故的。
兒童肝病患者傳染期需進行隔離,因而很容易產生孤獨感。針對兒童肝病患者注意力轉移快,情感表露直接、外露和單純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對其疾病的康複是很有益處的。首先,對患兒應多加鼓勵,不要訓斥,保護患兒的自尊心。其次,在保證患兒物品充分消毒的情況下,應讓患兒玩玩具,也可和患兒做遊戲。最後,對患兒進行心理調節必須有耐心、有愛心、有恒心。
青少年肝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調節
青少年的情緒是強烈而不穩定的,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對於自己患病這一事實的A識或者漠視,或者震驚。他們往往不相信醫生的診斷,否認自己得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體力減弱才逐漸默認;要麼在學習、考試等多重壓力下表現出對自己身體的過分注重。倘若病情稍有好轉,他們就盲目樂觀,往往不再認真執行醫療護理計劃,不按時吃藥。但病程較長或有後遺症的青年患者,又易於自暴自棄、悲觀失望,情感變得異常抑鬱而捉摸不定。由於疾病的巨大挫折,他們會出現嚴重的精神緊張和焦慮,甚至導致理智失控,產生自殺念頭,發生難以想象的。
由於肝病的特,存不允許青少年與朋友有過於親密的接觸或頻繁的往來,使一向具有向群性的青少年產生孤獨、寂寞感。青少年自我意識強,對自我評價比較重視,自尊心強,心理比較敏感,任何消極剌激對他們都是一種傷害。針對青少年的這些心理特點,一方麵可以鼓勵他們多看書或做些感興趣的工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其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自信心,要多關心、同情他們,同時也要循循善誘,有耐心。
等中年肝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調節
中年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中年人不僅是家庭的頂梁柱,又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當他們受到疾病折磨時,心理活動尤為沉重和複雜,他們既擔心家庭經濟生活,牽掛著老人的贍養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著自身事業的進展和個人成就等。
對中年肝病患者進行心理調節,首先要勸導他們正確對待肝病,真正接納肝病。要使患者認識到,身體恢複健康是家庭和事業的根本,因此,治療肝病是當務之急。其次,要動員患者家屬及工作單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牽掛的人和事,盡量減少其在治療期間的後顧之憂。另外,患者也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養成樂觀豁達,身心鬆弛的心理狀態。
等老年肝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調節
衰老是人體不可抗拒的規律,但老年人一般都希望自己盡量健康長壽。當肝病較重而就醫時,他們對病情估計多為悲觀,心理上的恐懼和孤獨感表現突出。有時情感變得較幼稚,可為不順心的瑣事哭泣,也可為某處照顧不周而生氣。老年患者在受到不良剌激時易產生攻擊心理,表現為脾氣暴躁或抑鬱冷漠,並造成一些醫務人員不願意接受這類患者。由於老年人在能力、財力、親人、社會關係等方麵漸有所失,使他們倍感孤獨、寂寞,因此他們更需要多一點重視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