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而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胃下垂患者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增加,每日4~6餐為宜。蔬菜宜多,主餐宜少。
第四,細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如果吃飯時狼吞虎咽,食物就會填在胃中,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會反射性地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所以胃下垂患者的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第五,少些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薑、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症狀加重,因而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
第六,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因胃腸蠕動比較緩慢,容易發生便秘,而便秘又會加重胃下垂。所以,患者應特別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瓜果蔬菜。如果已出現便秘,可在清晨喝杯淡鹽水,睡前喝杯蜂蜜,以緩解和消除便秘。
第七,忌久站和劇烈運動
飯後宜半平臥半小時,臥床宜頭低腳高,可以在床腳下墊兩塊磚頭,另外,應盡量減少房事次數,因為性生活對體質衰弱者是較大負擔。
第八,多參加體育鍛煉
平時應多參加體育鍛煉,運動量可由小變大。例如,每天做倒立或仰臥起坐2~3次,每次10分鍾。使胃部肌肉保持一定的緊張力。
另外,胃下垂患者可以自己量身定做一個腹帶或是胃托,都能起到輔助作用。
消化道潰瘍,讓你花錢又受罪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道黏膜發生潰瘍而引起的疾病,又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本病症狀輕重不一,輕者可無症狀,重者以長期性、周期性和節律性中上腹痛為主,同時可伴有唾液分泌增多、反胃、吐酸水、噯氣、惡心、嘔吐及失眠、緩脈、多汗等症狀。腹痛具有長期反複發作的特點,整個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長達10多年甚至更長。上腹痛呈反複周期性發作,是該病的又一特征,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更為突出。消化性潰瘍不會引起死亡,但對其並發症(主要為出血、潰瘍病穿孔)若不及時處理,可導致2.5%~8.0%的病死率,其不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而且給社會、家庭也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身心負擔。
中醫辨證治療,幫你把潰瘍愈合
中醫學認為,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人體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則人體營養充足,氣血旺盛,體格健壯;脾胃虛弱,則受納運輸水穀失職,人體所需營養不足,以至身體羸弱,疾病叢生,影響健康和長壽。所以,在治療消化道潰瘍時,中醫講究脾胃調和,後天水穀精微充盛則人和。
中醫采取辨證施治的方法治療消化性潰瘍:
第一,脾胃虛寒型
表現為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甚痛、飯後痛減、泛吐清水、神疲乏力,甚則手足不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治宜健脾益氣、溫陽散寒。
方用紅花5克,蜂蜜與紅糖適量。先將紅花放在保溫杯中,以沸水衝泡,蓋泡10分鍾,再調入蜂蜜與紅糖適量,趁熱頻頻飲用。可和胃利腸,止痛祛瘍,主治消化性潰瘍。
或者取鹿肉12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將鹿肉洗淨、切塊、起鍋下鹿肉爆幹水,取出;然後下少許油、薑,再下鹿肉爆至香氣大出,取出備用。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鹿肉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此品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潰瘍病、慢性胃炎等所引起的脘腹冷痛。
第二,肝瘀氣滯型
表現為胃脘及兩脅疼痛。情誌不暢則加重,胸悶、噯氣、納少、泛酸、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方用陳皮30克,雞蛋白90克,先將藥物用水洗淨,然後放於火上焙幹,研成細粉,和勻,用開水衝服,每日3次,每次服3克。
或者取蘆薈葉3片,去刺,細搗,加其一倍的燒酒和四分之一燒酒量的蜂蜜,放置20天便成蘆薈酒。蘆薈酒越陳越好。1次1酒盅,1日服3次。長期服用,可根治消化性潰瘍。
第三,血瘀型
表現為上腹刺痛,疼痛部位固定,用手按痛加重,有時可吐血或解黑大便,舌質黯紫色,有的可出現瘀斑。治宜活血化瘀、通絡和胃(如果程度嚴重應及時找醫生診治,以免發生潰瘍穿孔或出血而延誤病情)。
方用烏賊骨30克,大貝母30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三七6克,將上藥共研成細粉,和勻,每次3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
或者取雞蛋殼、延胡索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每日2次,用白開水衝服。此品治消化性潰瘍之吐酸、疼痛。
按摩、拔罐、刮痧,各顯神通
按摩療法,消化性潰瘍患者隨身攜帶的藥囊
第一,穴位按摩手法
單食指扣拳,點按圖中各穴位,按揉30~50次,力度稍重,以局部脹痛為宜。10天為1個療程,每日2次。
第二,反射區按摩手法
(1)用拇指揉壓胃、十二指腸、大腦、脾反射區30~50次;
(2)食指刮壓膀胱、輸尿管、肺、直腸、小腸、升結腸、盲腸30~50次,力度適中。
拔罐,輕鬆撬去消化性潰瘍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