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概論(3)(2 / 2)

(1)蔥薑水:將相同分量的蔥白和生薑片用適量的75%酒精浸泡後備用。以起到溫經、散寒、解表的作用,多於治療冬春季節的風寒表證時使用。

(2)紅花油:由紅花、冬綠油、薄荷腦和凡士林配製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軟組織扭、挫傷的治療。

(3)雞蛋清:取雞蛋1隻打碎,去蛋黃留蛋清備用。具有滋陰潤肺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小兒咳嗽、小兒哮喘。

(4)滑石粉:也可用爽身粉代替,以起到潤滑、吸水、清涼的作用,適合各種病症使用,可保護患者的皮膚,尤其適合小兒按摩。

(5)薄荷水:將薄荷腦和75%酒精按1∶4比例配製而成。以起到清涼解表、清暑退熱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小兒夏季熱和風熱外感。

(6)冬青膏:由冬青油、凡士林、薄荷腦和少量麝香配製而成。有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多用於成人按摩行擦法時。

耳 穴 按 摩

耳穴按摩是用按摩法刺激耳穴,以達到診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它是根據傳統醫學經絡髒腑和耳部相聯係的理論,結合按摩醫學臨床實踐發展起來的一種按摩方法。是近年來新興的治療手段,具有操作簡單便捷、適應範圍廣、無副作用、經濟實惠等優點。

中醫學認為,耳之所以具有聽覺的功能,是人體經絡氣血灌注的結果。依據經絡的運行走向,可以看出,十二經脈的手三陽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足三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都直接與耳聯係;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三陰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則通過經別合於陽經與耳部相通;奇經中的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都直接與耳相連;耳還與脾、肺、腎、心、腦髓的關係密切。

通過耳與人體髒腑組織器官的這種聯係,耳可以反映身體的一些變化,觀察耳部變化,按摩耳部敏感區和穴位,是耳穴按摩的主要理論根據。

常用耳穴。各穴的主治如下:

(1)指、腕、肘、肩、肩關節、鎖骨:分別用於治療手指麻木疼痛、腕關節扭傷、肘痛、肩痹、鎖骨疼痛和肩周炎。

(2)趾、踝、膝、臀、坐骨:分別用於治療踝關節扭傷、足趾麻木疼痛、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3)腹:主治腹腔疼痛、婦科疾病和消化係統疾病。

(4)胸:主治乳腺炎、胸脅痛。

(5)頸:治療頸部扭傷、落枕、單純性甲狀腺腫。

(6)子宮(精宮):主治月經不調、盆腔炎、白帶、痛經、陽痿、遺精。

(7)神門:主治失眠、多夢、煩躁、眩暈、過敏性疾病。

(8)下屏尖(腎上腺):主治低血壓、無脈症、中暑、咳喘、感冒。

(9)緣中(腦點):主治遺尿、急驚風、崩漏。

(10)腦(皮質下):主治失眠、多夢、智力發育低下、耳鳴、哮喘、疼痛性疾病。

(11)胃:主治胃痛、胃潰瘍、嘔吐、呃逆、消化不良。

(12)大腸:主治腹瀉、痢疾和便秘。

(13)闌尾:主治腹瀉、闌尾炎。

(14)膀胱:主治遺尿、尿閉、膀胱炎。

(15)腎:主治泌尿係統、生殖係統和婦科疾病、耳鳴、腰痛。

(16)胰: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膽道疾病、偏頭痛。

(17)肝:主治肝氣鬱滯、痛經、月經不調、眼病等。

(18)脾:主治消化不良、口腔炎、腹脹、慢性腹瀉、血液病等。

(19)心:主治心血管係統疾病、中風。

(20)肺:主治呼吸係統疾病、感冒、皮膚病。

(21)三焦:主治哮喘、水腫、便秘、腹脹等。

(22)尿道:主治尿急、尿頻。

(23)外生殖器:主治陽痿、外陰皮膚病、外生殖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