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T產業2015年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 / 3)

(2)移動互聯視頻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Facebook、Twitter等在2013年就推出了視頻分享功能,微信在9月底推出了包含小視頻分享功能的新版本。根據KPCB發布的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用戶在移動設備上分享視頻的次數、觀看的時間都在呈直線增長態勢,我們將進入微視頻時代。

(3)移動互聯設備要做好更新換代準備。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一年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市場格局基本已經確定,發展走入穩定上升期。而目前市場上的智能設備中,外觀時尚是大多數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賣點,但功能方麵卻基本上還是智能手機的衍生品。因此,諸如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品需要盡快找好產品定位,為在智能手機、平板等設備走入瓶頸期時,取代這些產品的地位做準備,實現市場的更新換代。

安全性成為IT界未來幾年的要務

在網絡與大眾的生活越來越息息相關的社會,網絡的安全性成為用戶選擇的重要指標。研究機構普遍認為:

(1)信息安全將成為未來三年的IT要務。KPCB認為信息安全的邊界不斷擴大,涉及環節越來越多,這對信息安全服務商提出更高要求。Tech Pro Research 今年11月份針對418名企業CXO級別高管和部門級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將提升IT安全視作未來三年最重要的IT要務。

(2)IT安全市場的規模將達到上百億美元。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無線網絡安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8億元)。同時,隨著無線網絡普及,預計到2019年,這一數據將達到15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9.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12.94%。IDC發布的報告也認為,2014年中國IT安全市場的規模將超過20億美元;2012到2017年,中國IT安全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為12.2%。

(3)新類型的黑客攻擊方式可能造成嚴重威脅。英特爾旗下的McAfee實驗室發布的報告稱,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推動所有平台的勒索軟件的增長,勒索軟件預計將在移動設備上泛濫。攻擊者將更積極地利用社交平台攻擊消費者的金融和個人信息、知識產權和企業領導者的貿易機密。Gartner公司報告顯示,在2011-2016年期間,由網絡詐騙、犯罪等行為所導致的財務損失將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斷增長。

(4)網絡安全的專業人才越來越緊俏。在畢馬威今年11月份發布的報告稱,在過去的兩年裏 IT 網絡安全專員越來越難找,所以越來越多的英國公司開始尋找黑客以及有網絡犯罪前科的人來保護他們的網絡安全。在本次報告的撰寫過程中,畢馬威公司對 300 名 IT、HR 專員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53% 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正在考慮聘請黑客來對內部網絡進行審查,然後給安全團隊提供內部信息以保護網絡安全。

可穿戴設備: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可穿戴設備被不少調研機構譽為“下一個智能手機”,時尚業也是望風而動。從近一年的市場情況來看,可穿戴設備的確搶了不少風頭。2014年初,四大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德勤)發布調研數據,聲稱至2014年底,將有1000萬台可穿戴設備售出。9月,市場調研機構Juniper則將這一數字提升至2700萬台,而到了2017年,總銷量可能達到1億台以上。

不過,也有機構提出不同的觀點:

(1)可穿戴設備的理想雖然很豐滿,但現實卻依舊骨感。雖然可穿戴設備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可穿戴設備隻是“圈內熱”,因為絕大部分產品並沒有解決用戶真正的剛需問題。業內認為,可穿戴設備的規模需要達到千億級方能引爆市場向規模化發展。市場調研機構ABI Research預計,2018年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約在700億元~1100億元左右,保守估計,2019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將達千億級,成為規模化發展的引爆點。

(2)未來5年,硬件仍將是可穿戴設備市場收入的大頭。ON World預計,傳感器融合和雲連接的可穿戴設備在未來五年內會生成一個500億美元的產業。五年後,每年將有7億的可穿戴設備銷往全球,市場估值約為474億美元。在此期間,硬件將是市場收入的大頭,但移動App和服務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3)健康類可穿戴設備仍受市場喜愛。雖然ON World預計,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和個人傳感器等消費化的可穿戴市場將會在2014年超越那些專用於體育或健身的穿戴設備,並在2018年占總收入的2/3。不過,普華永道在今年10月份發布的針對美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消費者最想從可穿戴設備中獲取的數據,前三位都與健康有關:77%希望可穿戴設備幫助他們更好運動,75%希望它可以監測並收集醫療信息,67%希望可穿戴設備能讓他們吃得更好。

物聯網相關市場高速發展

在無處不在的用戶導向型計算設備的驅動下,物聯網將繼續擴張。綜合各家研究機構的觀點看,物聯網在2015年之後的發展,將表示出以下幾方麵的特征:

(1)物聯網設備的增長率將保持在高位。Gartner 預測今明兩年互聯物品的漲幅將達30%。分析師在今天發布的預測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物聯網設備數量將從38億飆升至49億。到2020年,將會有大約250億部智能裝置出現在全球市場(如表1所示)。IDC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將可創造出300億個自動連接的終端,來自物聯網的總收入將達8.9萬億美元。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的預測顯示,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30%,市場前景巨大。

(2)M2M、車聯網市場將繼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到2013年底,全球M2M連接數達到1.95億,年複合增長率為38%。目前,全球已有428家移動運營商提供M2M服務。全球車載信息服務市場也非常活躍,成規模的廠商多達數百家,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化車載信息服務平台如通用的安吉星(OnStar)、豐田的G-book。

(3)與物聯網相關半導體市場可能迎來飛速增長。Gartner的研究顯示,與物聯網相關的處理、感應以及通信半導體元件,將成為整個半導體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預計2015年將增長36.2%,而整體市場的增長率僅為5.7%。處理功能將成為物聯網“物件類”半導體元件相關營收的最主要來源,2015年營收將達75.8億美元,感應器的增長則最為強勁,2015年將大幅增長47.5%。其中,在未來十年內,汽車產業將在物聯網半導體需求方麵持續扮演重要角色,在前15大半導體營收物聯網物件中,將有6個來自汽車相關產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