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點:咖啡屋
時間:18:30
人物:我,和對麵這位熟悉的陌生人。
從我們臉上這標準樣式的微笑,言談舉止裏刻意表現出來的禮貌,和有一搭沒一搭搜腸刮肚翻找出來的話題裏,有沒有感覺到氣氛有點別扭,場麵有點尷尬?聰明如你,能猜出來我們這是在幹嘛嗎?
沒錯,相親。
為什麼說是熟悉的陌生人,當然不是像蕭亞軒歌曲唱的那樣,我們曾經愛得那麼洶湧愛得那麼深,最後夢醒了擱淺了沉默了揮手了我們變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所謂熟悉,是因為我知道他的身高,體重,並且能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我了解他的背景,經曆,甚至能說出他從牙牙學語到坐在我對麵這一刻曾做過的各種"最"字打頭的事情,內容之豐富,情節之詳細,再發揮下想象力,都能寫成一本書。
如果願意,我甚至能打探到他的個人隱私,采集到更多關於他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我所掌握的東西,統統來自他那盼娶心切的老母親,和我那恨嫁不成鋼的老媽媽,在這些信息通過二老加工再加工傳到我這裏的時候,已經足以組合成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人物模型。但是,當這個人活生生地坐在我對麵的時候,模型與本尊的區別,還是將我們的距離拉開到陌生的範疇。不知道他對我的情況了解有多少,隻曉得從他的言行舉止中推測,他對我的陌生感,已經跟我對他的達成了共識。
關於他,我了解的還真不少,除了具體的,還有抽象的,比如他的性格,他的夢想。有些東西,提前做些準備還是很有必要的,起碼能在這種場合中為我熟悉對方提供方向性的指導。不過現在看來,有些時候,了解還不如不了解,不然見麵能談的話題,會被剝削得更加蒼白和單薄。
“你跟照片上看起來不太一樣。”說完,他又喝了口咖啡。已經第三杯了,再這麼喝下去,我估摸他後天晚上也別想睡踏實覺了。
“照片是大學畢業的時候照的,那時候還年輕,現在都老了。”我嗬嗬兩聲,欠了欠身體繼續坐穩。
用腳後跟都能想到老媽給出的照片是哪一張,隻是不知道,他說的這個不一樣,是對現在的肯定還是否定,所以很期待他再接著說些什麼。
“哦。”他眼光在我臉上短暫停留,跟我視線一碰,又趕緊望向窗外,這個轉頭,顯得特別倉促。
這個“哦”,會是什麼意思呢?
“你比照片上帥多了,嗬嗬。”見他沒有下文,我隻好想辦法說點什麼。
“謝謝,嗬嗬。”他笑了笑,扭頭看了下我,目光又轉向窗外。
我順著他的視線看了看,窗外華燈初上,映著街道的車水馬龍,有種夜幕四合下烘托出的溫馨浪漫的感覺,隻是,這種感覺被隔在窗外,窗內的我們之間,盡管燭光氤氳,場麵依舊冷落。
“你平時喜歡吃什麼?”我問。
我知道他喜歡吃什麼,他喜歡魚、喜歡蝦,不愛油,不愛辣,此外,每天早晨一個必不可少的蘋果。可不問這個,我暫時想不到該說些別的什麼。
“我不挑食,什麼都喜歡吃。”他說,短暫收回的目光,在最後一個字吐出來的時候,又繼續落在窗外的某個點上。
我期待他反問,這樣話題還能展開,起碼的交流也能維持一段時間。可是,他沒問。
“那你平時有什麼愛好呢?”我隻好再接再厲。
這個我也知道,他喜歡上網,迷戀遊戲,愛宅,卻又很喜歡旅行,聽他老媽說,他去的地方不多,但房間裏貼滿了國內國外各地名勝的照片,有自己拍的,有網上買的,還有朋友送的,滿滿一屋子,錯綜複雜,這樣的畫麵,想必不會太美。然而在我想象空間裏,因為結合了影視劇裏麵旅遊愛好者貼滿文藝範兒標簽的房間布置,我把他的牆麵幻想成由一塊塊圖片補丁縫合出的錯落的風景,很酷,很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