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腦卒中或中風。該病常見於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發作,嚴重者可發生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是造成人類死亡和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腦血管病具有“四高一多”的特點,即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以及並發症多,以至於被稱為威脅中老年人的“頭號殺手”。
觀症狀:腦血管病的十大先兆
許多人不了解腦血管病的種種先兆,即使這些腦血管病的先兆出現了,他們全不以為然或者無所覺察,從預防腦血管病發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大量臨床經驗證明隻有少數患者在腦血管病發生之前沒有任何征兆,絕大多數患者都有以腦部瞬間缺血或腦出血的表現而發出的各種信號。這時如能及時識別,並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多能使患者轉危為安,防止腦卒中的發生。以下是腦血管病的前兆,一旦發現就應盡快就醫檢查,防止非死即殘的悲劇發生。
症狀1:頭暈目眩
苗大娘今年60歲,前幾天清晨到小區健身場地鍛煉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搖曳不定、站立不穩,差點暈倒在地,同時眼睛看到雙重物象、模糊不清,耳鳴也一起出現。到醫院檢查後被告知,這是腦卒中的最早警報信號。原本以為隻有高血壓的人才會腦卒中,而苗大娘沒有高血壓,怎麼也會患腦卒中呢?醫生說血壓正常者同樣也會腦卒中,如心髒病、糖尿病、吸煙飲酒、避孕藥、肥胖等都可能會引起腦卒中。
腦血管疾病專家認為,眩暈是腦血管病先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勞、洗澡後也容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如果1~2天反複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所以說,眩暈是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一個信號,原因有二:一是血壓突然升高,血管應激能力增強,可使腦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導致腦血管的血流量減少,因大腦供血不足即會發生眩暈;二是有可能因為過度服用降壓藥所致。忽然自覺頭暈目眩,幾秒鍾後恢複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腦卒中”,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腦卒中發生。
專家小貼士
由於普通人很難鑒別自己是何種原因導致的何種類型的眩暈,因此,如果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即使休息一下就能緩解過來,也要及時就醫。
症狀2:劇烈頭痛
40歲的高女士是一家公司的經理,近兩周由於公司業務繁忙,她幾乎每天都加班到淩晨1~2點。近日高女士忽然劇烈頭痛,她以為是休息不足造成的,為此請假回家休息了一天,但是頭痛絲毫沒有減輕,到醫院做顱CT檢查,卻發現是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據了解,頭痛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突出症狀。常為全頭部劈裂樣疼痛,此為腦出血最危險的一種類型,往往是腦內大動脈破裂所致,死亡率很高。而腦出血患者,由於血液直接刺激腦膜和腦的疼痛結構,有80%~90%的患者有劇烈頭痛。特點是開始時疼痛位於病側,當顱內壓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網膜下腔時,可出現全頭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頭痛多較輕微,但大麵積腦梗死合並顱內壓增高時,也可出現劇烈頭痛。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頭痛是時有發生的事情。那是不是頭痛都要去檢查呢?其實頭痛有很多誘因,連牙痛也會引發頭痛。這些有誘因的頭痛一般就不是腦血管的問題,但是如果一旦你的頭痛讓自己也找不到原因,那麼就要慎重了,有可能就是腦血管有疾病,此時,最好先到醫院進行檢查,不可采取“忍讓”的態度,更不可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
症狀3:突發肢體麻木
在鄭州市某中醫院腦病科門診上,曾接到一例“腦卒中”患者小劉。小劉今年20多歲,從事的是司機行業,經常開車在各大省市來回出車。由於本身從事行業的原因,生活沒有規律,肚子餓時就找個合適的地方,把車停下來,隨便吃點。平時攝入的都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抽煙酗酒也是小劉平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次“腦卒中”是由於到鄭州市送貨,幾天的行程,小劉已經累得夠嗆。剛到鄭州送貨公司,小劉忽然就感覺自己左側肢體不能動了,包括手、腿都處於一種僵硬的狀態。剛開始,小劉以為是疲憊的緣故,使勁拍了幾下,還是不能動。這時候貨運公司的員工立即將小劉送到本市中醫院腦病科,經醫務人員診斷為“腦卒中”。左側肢體麻木主要是腦卒中引起的“偏癱”。
據心腦血管專家介紹,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的情況最容易被人忽視,因為很多人都會以為是睡覺時姿勢不對,把胳膊或腿壓著了,而不會想到是腦血管病的前兆。腦血管如果破裂出血,即時死亡率高達25%。因此,一旦發生以上病發前兆,就該馬上到醫院檢查就診。
專家小貼士
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是偏癱。偏癱是指一側上、下肢及同側舌和麵部肌肉的運動障礙。特點是病變大腦半球的對側肢體偏癱。按照程度可分為不完全癱和完全癱。不完全癱也稱輕癱,扶杖可以行走。完全癱也叫全癱,患者臥床不起,不能自己活動。完全癱變為不完全偏癱,說明病情好轉;反之,則表示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