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保肝藥膳與偏方大全(2)(1 / 3)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濕。用於治療黃疸。

方二十四:大黃麥芽湯利濕退黃

原料:酒蒸生大黃40克,生麥芽30克(兒童劑量酌減)。

製法:水煎服。

用法:日服2次。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健脾,利濕退黃。主要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

方二十五:荊根豆腐湯治黃疸型肝炎

原料:鮮黃荊根12克,豆腐500克,紅糖12克。

製法:上藥加水1500毫升煎煮,煮到豆腐生孔為度。

用法:去渣服豆腐湯,服後蓋被安臥,以候出汗。連服3天。

功效:發汗退黃。主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方二十六:荸薺柳葉利膽退黃

原料:荸薺250克,柳樹葉15克。

製法:將荸薺削去皮,洗淨切片。柳樹葉洗淨瀝幹,加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撿出柳樹葉。

用法:分1~2次食荸薺喝湯。

功效:清熱利膽退黃。用於黃疸性肝炎。

方二十七:紅棗湯加減治慢性肝炎

原料:紅棗30克,地耳草30克,雞骨草30克。

製法:水煎服。

用法:日服2次。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主治遷延性、慢性肝炎。

注臨證應用,可隨證加減:如丙轉氨酶高,加蒲公英、酢漿草、紫丹參、龍膽草;硫酸鋅濁度高,加丹皮、山梔、鬱金、紫丹參、地耳草、鱉甲、炮山甲、撚崗根;膽固醇高,加玉米須、小薊草、鬱金;肝區痛,加馬蘭根(雞兒腸)15~24克,元胡、苦楝子等,用紅糖衝服;腹脹,加烏藥、枳殼、香附等。

方二十八:木瓜粉治病毒性肝炎

原料:木瓜適量。

製法:上藥加蔗糖製成粉末顆粒。

用法:日服5克,溫開水衝服。

功效:平肝和胃,祛濕舒筋活絡。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

方二十九:鵝不食草豬肉湯治黃疸

原料:鮮滿天星(即鵝不食草)30克,瘦豬肉60克,鹽少許。

製法:將鵝不食草洗淨切碎,豬肉切塊,一同入鍋,加水煮湯,調入食鹽即可。

用法:每日1~2劑。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養陰。用於治療急性黃疸。

方三十:玉米須利尿退黃

原料:玉米須15克。

製法:水煎代茶飲用。

用法:每日2劑。

功效:利尿退黃。用於治療陽黃之濕重於熱症。

方三十一:舒肝化瘀粥治陰黃

原料:茵陳20克,製附子10克,生薑15克,甘草10克,大棗6枚,粳米100克,紅糖30克。

製法:將茵陳、製附子、甘草水煎1小時,去渣,再入粳米、大棗(去核)、生薑(切片)共煮粥,熟後調入紅糖即成。

用法: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溫陽利濕,舒肝化瘀。用於治療陰黃。

方三十二:茄子粥治肝硬化

原料:白茄子1個,粳米、蜂蜜各100克。

製法:將茄子洗淨切塊,與粳米一同入鍋,加水煮粥,熟後調入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劑,2~3次分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於治療瘀血停滯型晚期肝硬化。

方三十三:獼猴桃粥治肝硬化

原料:獼猴桃200克,大米100克,白糖20克。

製法:將獼猴桃去皮切塊。大米洗淨入鍋,加水煮粥,八成熟時加入獼猴桃塊,再煮至粥熟,加入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清熱生津,利尿通淋,和胃降逆。用於治療肝硬化。

方三十四:生地粥治肝硬化

原料:鮮生地50克(幹品2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生地洗淨入鍋,水煎1小時後去渣,再入洗淨的粳米煮粥食用。

用法: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用於治療肝腎陰虧型肝硬化。

方三十五:鮮地耳草雞蛋治肝炎

原料:鮮地耳草200克(幹品100克),雞蛋2隻。

製法:將地耳草洗淨,與雞蛋一同入鍋煎煮,雞蛋熟後去殼再煮10~15分鍾即可,食蛋飲湯。

用法:每日1劑,連服7~10劑。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利濕退黃。用於治療血瘀型早期肝硬化及急、慢性肝炎等。

方三十六:甲魚山藥桂圓湯治早期肝硬化

原料:甲魚1隻(約500克),山藥30克,桂圓肉20克。

製法:將甲魚宰殺,去腸雜,洗淨,連甲帶肉與山藥、桂圓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燉至甲魚爛熟,吃肉喝湯。

用法: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滋陰養血,益氣補虛。用於治療肝腎陰虧型早期肝硬化。

方三十七:黃豆白菜幹治病毒性肝炎

原料:黃豆60克,白菜幹45克,茵陳30克,鬱金9克,山梔6克,柴胡6克,通草6克。

製法:黃豆與白菜幹煎湯,早晚另煎服茵陳等五味中藥。

用法:日服黃豆白菜幹湯,早晚服用茵陳五味中藥湯劑。

功效:舒肝理氣,退黃。用於治療病毒性肝炎。

方三十八:南瓜治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