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8年日本人口的平均壽命為82.67歲,這在世界各國人口的平均壽命中名列第一。其中,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6.05歲,男性為79.29歲。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已經是連續24年保持著世界第一。現在日本100歲以上的老壽星已達4萬多人。日本國立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的專家認為,日本人的長壽與一日三餐的飲食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近年來,“日本式的飲食方法”已被世界各國所注目。為此,我們將日本民眾的飲食習慣進行了歸納和整理,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食物新鮮:食物在收獲並製作成食品後立即食用,盡量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例如新鮮生魚片、新鮮肉類、新鮮蔬菜、新收割的大米、小麥麵等。
口味清淡:做菜時盡量少放作料,而經常用海帶粉或海魚粉來替代食鹽和糖。日本民眾都在努力按照中央衛生部的要求去做,盡量將每天的攝鹽量降到6克以下。
以素為主:大多數50歲以上的中高年者都不吃大魚大肉,平時的副食品以各種蔬菜、海藻類、豆製品、香菇類為主。另外,晩餐的葷菜盡可能吃魚不吃肉。品種多樣:每天的食物品種盡量達到30種以上,並注重食物種類的搭配(蔬菜與葷菜的搭配比例為8∶2),以達到營養平衡的目的。食不過飽:大多數中老年人在就餐時都注意不吃得過飽,一般維持在八分飽,並且習慣於細嚼慢咽。
然而,盡管如此,日本目前仍有300多萬名癌症患者,每年新增癌症患者有60多萬人,而在同一年裏去世的癌症患者達32萬多人。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部分民眾的飲食習慣漸漸傾向於歐美化,因此大腸癌、乳腺癌、肺癌等發病率也就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這些又從反麵說明,癌症的發生與每天的飲食習慣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對癌症的研究已經有了不少新的進展,癌症患者的5年治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想完全控製住癌症的發生,目前還不大可能。這是因為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之外,環境汙染、吸煙、食品添加物、大量的紫外線照射以及精神上的各種壓力等都是造成癌症的原因,而要想把這些致癌因素全部從日常生活中排除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用科學的方式來指導我們每天的飲食生活,是完全能夠做得到的,而且這也是防癌抗癌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隻要持之以恒地去做,誰都有可能把自己原本不夠強壯的身體轉變成不容易患癌症的強壯體質。
近年來,日本的抗癌專家們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有的食物所含的成分能夠直接打擊癌細胞,例如花菜裏含有的“蘿卜硫素”就有這樣的作用。也有的食物,例如酸牛奶,能夠消滅可能導致胃癌的“凶惡敵人”——幽門螺杆菌。還有的食物,例如咖啡,所含的咖啡因與抗癌化學藥物一同使用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藥物的功效。更有不少食物雖然不能直接打擊癌細胞,也不能抑製細菌與病毒,但是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換句話說,就是可以通過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來與癌細胞作“鬥爭”,從而預防了癌症的發生。
由於在日本普及了科學的飲食知識,民眾的體質有了明顯的改善。東京國立癌症中心最近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1990年到2005年這15年裏,日本75歲以下的癌症患者病死率每年減少1%。今後的目標是:到2015年將癌症病死率減少20%。日本專家認為,對於防癌抗癌的群眾運動所取得的這些成績,飲食療法具有不可忽視的功勞。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和日本民眾的體質與生活習慣都有很多相近之處,因此“日本式的飲食方法”對中國民眾一定有參考價值。這一次,我們將日本抗癌專家經過科學研究證明有防癌抗癌作用的35種食物以及35項日本民間的防癌抗癌小知識彙集起來,介紹給國內的讀者。如果這本小冊子能在防癌抗癌方麵給大家一點幫助的話,我們將會感到十分欣慰。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日本昭和藥科大學高野昭人準教授、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譚穎波教授都為我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在此一並致謝。
葉加南,馬永華,陶沙燕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