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自我保健:未病先防,勝於治病(6)(1 / 3)

春捂重下身,還要加強下身的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采取幹洗腳等方法進行鍛煉,方法是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樣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還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腳、暖足、蹬腿等方法來活動下身以增強抵抗力。

2.秋凍要適度,千萬別“強撐”

所謂“秋凍”,就是說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能力。不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天時”,都應區別對待,一味地凍就會把身體凍壞。

(1)因人而異:年輕人血氣方剛,對外界寒冷的適應及抵禦能力都比較強,可以凍一凍;而老年人大多腎陽衰微,禁不起太冷的刺激;還有一部分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和哮喘病人,他們對寒涼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會引起疾病發作。因此,這些人不僅不能“秋凍”,還應采取一些保暖措施。

(2)“秋凍”應看“天時”:當天氣變化比較平緩時,少穿點衣服,使身體略感涼意,但不感覺寒冷,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強冷空氣活動,造成氣溫急劇下降時,還一味地追求“秋凍”而不及時、適當地增衣保暖,不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反而會招災惹病,感冒和某些呼吸道疾病就會“不請自來”。

“春捂秋凍”是我國傳統醫學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在這些氣候條件突變的季節,掌握“春捂秋凍”可以幫你有效調節身體機能,適應氣侯變化並強身健體。此外,在季節轉換之際,你還應該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避免元氣外泄、耗氣傷陰;並在飲食上減肥膩,少吃葷、多食新鮮蔬菜。這樣一來,你便可以順利度過敏感的氣候轉化期了。

養生小貼士:要注意保暖的四個部位

“秋凍”對身體的不同部位要區別對待,人體以下4個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

(1)腹部。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有些女孩愛穿露肚皮的時裝,建議秋冬季節最好不穿。

(2)腳部。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髒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3)脖子。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3)雙肩。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冬季防病“一三五”

立冬之後,天氣漸涼,隨著今年罕見的寒冷天氣的到來,一些“喜冷”病菌細菌一天天“活躍”起來,隻要我們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患上一些冬季常見病。如何有效地預防這些疾病,並傳授大家一些冬季保健的小竅門,我們在這裏就教給大家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起來就是冬季防病“一三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1.“一”定要預防的幾項冬季常見疾病

(1)流感:流感是一種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預防流感要注意保暖,室內室外衣服更換;宿舍要通風;再次注意不要怕冷就將自己“裹”在厚衣服裏,而應適當增加耐寒鍛煉。

(2)肺病: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感染性疾病;肺結核是一種常見的由結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預防這些常見的肺病要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適當服用一些抗病毒口服液和流行性感冒類藥物;不要長時間呆在密閉的空間內,屋內要保持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