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作者:海 天
隨著中國電視劇生產的市場機製越來越成熟,熒屏上奉獻給觀眾的劇集也越來越精彩。電視劇是以劇本為絕對統領的,這意味國內編劇們講故事的能力越來越強了。很多電視劇的情節設置比過去更精巧、複雜,從本期榜單上就可以看出這一特點。
北京榜單的前三名《鋤奸》、《特戰先鋒》和《金婚風雨情》,或是有複雜的兄弟情,或是有迷霧般的地下鬥爭,或者有長達半個世紀的婚姻曆程,每部戲的戲劇衝突都充滿張力,人物塑造也頗為立體豐滿,因此都能取得9%以上的高收視率。
在沈陽榜單排名第一、上海榜單排名第三的《愛在蒼茫大地》以“三線建設”為年代背景,將親情、愛情、友情熔入一爐,故事情節纏綿悱惻,複雜卻吸引人。西安榜單的前兩名《真情母子》與《我的三個母親》同樣情感、情節複雜,前者的故事源於真實新聞,講述三個家庭因為一個意外死亡的孩子而產生的種種糾葛,除了倫理情感,內疚、感恩之情等等均在其中;後者從三個女性共同經曆知青時代的磨礪入手,圍繞三姐妹的成長及與一個兒子的親情故事展開,想不複雜都難。
此外,長沙榜單的前兩名《旗袍》和《我的孩子我的家》也是曲折又耐看的作品。《旗袍》設置了諜戰背景,以此烘托傳奇女主人公的華麗冒險,更在槍戰情節上下足功夫,讓緊張的劇情更顯精彩。《我的孩子我的家》則通過一個普通家庭30年來的變遷,折射整個中國社會因改革開放而產生的巨大變革。可以看到,同樣是優秀豐滿的作品,但因為《旗袍》情節更為扣人心弦,收視率高出《我的孩子我的家》一籌,觀眾們顯然對衝突感強烈的故事更感興趣。
不僅是內地生產的電視劇比以往更講究情節設置,港劇也在這方麵有長足進步。在武漢榜單排名第三的《巾幗梟雄》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港劇翹楚,該劇在敘事上采取“單元”結構,以一個個小故事來構建大故事,每個小故事自成段落,致使每一集都能出現小高潮、小爆點,避免了很多長篇劇集“又長又臭”的缺點,使觀眾不會有厭倦之感。相信這種操作模式也是其他劇集很好的借鑒方式。
本次榜單上還有一部電視劇顯得與眾不同,即成都榜單的亞軍作品《婆婆來了》,其特殊之處在於改編自網絡人氣小說,因此充滿濃鬱的時尚氣息。而相比以往的熱門婆媳劇,《婆婆來了》人物性格更為誇張、矛盾設置更為極致、情節關係也更複雜。該劇將城鄉結合的典型婚姻作為藍本,描繪了“鳳凰男”、“孔雀女”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在一樁婚姻中的鏖戰,讓人看得不亦樂乎。
值得注意的是,除《鋤奸》外另兩部收視率在10%以上的劇集都是“地方戲”。廣州榜單第一名《外來媳婦本地郎》迄今已播出超過千集,曆時超過10年,自開播之後該劇就屢創收視紀錄,本期的成績表明它仍然是吸引觀眾的金字招牌。而武漢榜單榜首《經視故事會》播出也有6年之久,該劇的劇情都根據新聞故事改編而成,對白則采用武漢方言,具有極強的地方引力。不難看出,如果不走複雜劇情路,本土化特色依然是電視劇的另一個“撒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