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治胃病小偏方(3)(3 / 3)

製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後下白糖。每日食用2次。

功效與主治:補益脾胃,清熱利尿。治消化不良及作小兒脾胃虛弱調養之用。

鵪鶉黨參山藥湯治不思飲食

用料:鵪鶉1隻,黨參25克,淮山藥50克,鹽少許。

製用法:鵪鶉去毛及內髒雜物,與其他各味加水共煮熟。吃肉飲湯。

功效與主治:補中益氣,強筋壯骨。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之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

胡蘿卜炒豬肉健胃行滯

用料:胡蘿卜250克,豬肉100克,食油25克,蔥、薑、香菜、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用法:將胡蘿卜洗淨切成絲,豬肉切絲。鍋內加食油,燒熱下蔥薑絲熗鍋,加肉絲翻炒,再加胡蘿卜絲、醋、醬油、鹽,炒熟加味精、香菜,淋入香油翻炒即成。

功效與主治:下氣補中,健胃行滯。久食有強身、助消化、振食欲功效。

加味牛肉湯促進消化

用料:牛肉500克,砂仁5克,陳皮5克,生薑15克,桂皮3克,鹽少許。

製用法:先燉牛肉至半熟,然後將以上各味共燉爛,服前加鹽調味,取汁飲用。

功效與主治:健脾醒胃。常用於脾胃虛弱而致的消化不良,久服能增進健康。

羊肉麵治不思飲食

用料:麵條200克,羊肉200克。

製用法:以羊肉做囟,麵條煮熟後加肉囟。空腹食之,以生薑汁溲麵更佳。

功效與主治:補脾益胃。用於治療脾胃氣弱所致的飲食減少、四肢無力、日見消瘦。

橘棗茶醒胃化食

用料:橘皮10克(幹品3克),大棗10枚。

製用法:先將紅棗用鍋炒焦,然後同橘皮放於杯中,以沸水衝沏約10分鍾後可飲用。

功效與主治:調中,醒胃。飯前飲可治食欲不振,飯後飲可治消化不良。

山楂山藥煉蜜為丸開胃消食

用料:山楂(山裏紅)、淮山藥各250克,白糖100克。

製用法:山藥、山楂曬幹研末,與白糖混合,煉蜜為丸,每丸重15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與主治:補中,化積。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麥芽山楂湯消積開胃

用料:生山楂、炒麥芽各9克。

製用法:水煎。飲湯,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與主治:消滯開胃。治食積腹脹、消化不良。

飲咖啡治食積腹痛

用料:咖啡粉10克,白糖少許。

製用法:將咖啡粉與白糖拌勻。用開水一次衝服,日服2次。

功效與主治:消食化積,可以止腹痛。

胡蘿卜燉羊肉健脾養胃

用料:羊肉250克,胡蘿卜6個,鹽少許。

製用法:燉熟食,後加鹽。

功效與主治:健脾,養胃,溫腎。用於畏寒喜暖、消化不良、腹部隱痛、陽痿、口淡無味、小便頻數之脾胃虛寒、脾腎陽虛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薑片鰱魚治脾胃虛寒

用料:鰱魚1條,幹薑片10克,鹽少許。

製用法:將魚去鱗、鰓及內髒,切成大塊,放於大碗內,下薑片及鹽,加蓋蒸熟食。

功效與主治:溫補脾胃。適於脾胃虛寒各證。

橘花茶治傷食噯氣

用料:橘花3克,茶葉5克。

製用法:將上2味放入杯中,用開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與主治:健脾理氣,燥濕化痰。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胃脘脹痛、咳嗽痰多、噯氣嘔吐或傷食生冷等。

草莓山楂湯消食化滯

用料:草莓80克,山楂20克。

製用法:將山楂洗淨去核,與洗淨的草莓一同入鍋,加水煎湯,連渣一起服下。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

山楂神曲陳皮開胃消食

用料:山楂20克,神曲18克,陳皮15克。

製用法:將神曲用紗布包好,與山楂、陳皮一同入鍋,水煎2次,取汁混勻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健脾理氣,開胃消食。用於治療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