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治胃病小偏方(1)(2 / 3)

加味理氣湯治胃痛

用料:製香附、延胡索、雞內金各等份。

製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次3~5克,日服2次,寒痛用高良薑15克,熱痛用黃芩6~9克,瘀血痛用佛手15克,虛痛用黨參、當歸各9克,蟲痛用使君子9克(均為1日量),煎水送服,原因不明患者用溫開水送服,氣痛用開水送服。

功效與主治:理氣止痛。主治胃脘痛。

丁香酒治胃寒痛

用料:丁香3~5粒,黃酒1盅。

製用法:將上2味一同放入碗中,隔水燉10分鍾,趁溫飲用。每日1~2劑。

功效與主治:溫暖脾腎,散寒化瘀,止嘔止痛。用於治療胃寒疼痛、嘔吐。

桂花酒治胃寒痛

用料:桂花60克,白酒500毫升。

製用法:將桂花放入白酒中,密閉浸泡,經常晃動,1周後即可飲用。每次10毫升,胃痛發作時,加熱溫飲。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活血散瘀。用於治療胃寒疼痛。

厚樸花粥治胃脹痛

用料:厚樸花6克,粳米100克。

製用法:將厚樸花研為細末,粳米入鍋加水煮粥,粥熟後調入藥末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寬中理氣,化濕解鬱。用於治療肝胃脹痛。

苦瓜花粥治胃部熱痛

用料:苦瓜花10克,粳米100克。

製用法:將苦瓜研為細末,粳米入鍋加水煮粥,熟後調入藥末,候溫服食。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清肝瀉火。用於治療胃熱疼痛。

芭蕉花粳米粥治胃痛

用料:芭蕉花20克,粳米100克。

製用法:將芭蕉花研為細末,粳米入鍋加水煮粥,熟後調入藥末,候溫服食。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平肝降氣,化痰軟堅。用於治療胃痛、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等。

生薑蘿卜飲治胃痛

用料:生薑50克,生蘿卜500克,食鹽少許。

製用法:將生薑、蘿卜洗淨切碎搗爛取汁,兌入食鹽調勻,即可飲服。每日1劑,2次分服。功效與主治:寬中下氣,和胃止痛。用於治療胃脘部陣發劇痛,腹部繃緊。

大棗胡椒湯治胃痛

用料:大棗10枚,胡椒14粒。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用於治療胃寒疼痛,喜熱喜按,遇冷痛重並伴腹脹。

辣椒葉、雞蛋治胃痛呃逆

用料:辣椒葉60~90克,雞蛋2個,食用油適量,食鹽、味精各少許。

製用法:炒鍋上火,放入食用油燒熱,打入雞蛋煎黃,加水適量,放入洗淨的辣椒葉,燒沸後再煮1分鍾,離火,調入食鹽、味精即成。每日1劑。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健胃止痛。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肝鬱氣滯所致的胃痛、呃逆等。

生薑大棗和胃去寒

用料:生薑60~120克,大棗7枚,紅糖120克。

製用法:將前2味入鍋。加水煎煮30分鍾,再入紅糖稍煮數沸,吃棗飲湯。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和胃降逆,止痛止嘔。用於治療胃寒疼痛。

山楂、麥芽治胃痛

用料:山楂15克,炒麥芽20克,白糖10克。

製用法:將山楂切片,與麥芽一同放入杯內,衝入沸水,加蓋燜10~15分鍾,加入白糖,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與主治: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用於治療傷食胃痛,症見胃脹痛或悶痛,惡食吞酸,食後痛重、吐後痛減等。

田螺殼、紅糖治胃痛

用料:田螺殼、紅糖各適量。

製用法:田螺殼用新瓦焙幹,研為細末,每服15克,紅糖水送服。每日1~2次。

功效與主治:和胃止痛。用於治療胃酸痛、反胃吐酸、吐食等。

荔枝殼、陳皮治胃脘脹痛

用料:荔枝殼100克,陳皮10克。

製用法:將上2味共研細末,每服10克,溫開水衝服,飯前1次服下。每日2~3次。

功效與主治:散寒濕,解鬱結,和肝胃,止疼痛。用於治療胃脘脹痛,噯氣吞酸等。

燉豬肚治胃部冷痛

用料:豬肚1個,小茴香30克,當歸10克,生薑15克。

製用法:先將豬肚洗淨,納入小茴香、當歸、生薑,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爛熟,去藥渣,切塊,調味食用。每3日1劑。

功效與主治:溫中暖胃,行氣止痛。用於治療胃寒疼痛。

胃炎防治偏方

嚼核桃仁治嘔酸燒心

用料:核桃仁、幹薑各適量。

製用法:幹薑洗淨,切片,加水煎湯。核桃仁嚼爛,用薑湯送服,日服2次。

功效與主治:治燒心吐酸水。

橘子皮薑湯治慢性胃炎

用料:生薑、橘子皮各20克。

製用法:水煎。每日2或3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