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用藥小竅門(2)(1 / 2)

應暫停進食,實行“饑餓療法”

當胃病患者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時,可以禁食一餐或兩餐。禁食期間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口渴時飲用淡鹽開水或者喝點溫熱的豆奶、藕粉之類的飲品。以及時補充水和鹽份和一些必須的養分,能夠迅速吸收,不至增加胃腸負擔。有的胃病患者特別不經餓,也無需完全禁食,隻需在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時,減量進食,或隻吃易消化的粥、湯,加點開胃小菜。這樣也能使胃腸感覺輕鬆舒適,消化不良易於矯正。

適當使用助消化藥物

胃病患者出現消化不良時,可以使用助消化藥物,最好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應用。一般常用的藥物有嗎叮啉,係胃動力藥,能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從胃排空,減輕胃脹。另外,還有乳酸菌素片能在腸道形成保護層,阻止病原菌及病毒的侵襲,還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其他助消化的中藥如山楂、麥芽、神曲、木香、穀芽、陳皮等可酌情使用(水劑煎服)。

飯後散步或腹部按摩

較輕微的消化不良,或僅僅是一過性消化不良,可以飯後散步,或腹部輕柔按摩等方法就可以消除。時間比較充足的人可以在飯後1~2小參加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增強身體熱量的消耗,盡快消除消化不良現象。

已出現消化不良症狀的胃病患者,忌食葷腥、油膩、海味等不易消化食物。更不要吃較多的甜品或冰淇淋一類食物。必須以清淡食物為主,維持2~3天即可使胃腸道得以清除消化不良的食物殘渣,從而使消化機能康複。

胃病複發,補正氣治“反複”

李大媽是個“老胃病”,曾經因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並出血,在醫院住過院。後來的一年來,她複查都是“空手而歸”)。不料最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露麵的她又因為胃痛前來看病。李大媽很疑惑:“大夫,我平時已經很注意了,刺激性的東西都不敢吃,飲食也很有規律,為什麼胃病還會複發呢?”

“李大媽,這次病情反複還真不能怪您,應該怪天氣!”醫生答道。

“怪天氣?這是什麼道理啊?” 李大媽不解。

從中醫的角度看,胃病一般可以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胃病,一般病情較急,症狀比較重,但預後較好,不容易反複發作。虛證胃病一般病程較長,雖然臨床症狀不一定很嚴重,但病情較容易反複,很多“老胃病”就屬於虛證。虛證患者一般表現為:胃部隱痛,以空腹或晚上疼痛為主,進食或飲水後疼痛可減輕、精神容易疲倦,不思飲食,容易出現氣短或不夠氣的情況,容易出汗、大便偏爛,天氣轉換就容易反複、四肢比較涼。

胃病反複的原因不外乎喜歡吃刺激性食物、生活作息不規律、服用對胃有損傷的藥物等。但是有一點大家比較容易忽視,就是天氣。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消化性潰瘍患者病情反複具有周期性,一般以晚秋和春季較為多見。因為,夏季陽氣較盛,虛證患者可以借助外界的陽氣來補充體內的陽氣不足。轉涼後,外界的陽氣也不足了,患者無法從自然界吸收陽氣以補內需,從而造成了病情的反複。

像李大媽這樣,胃病反複治,不如增強人體的正氣。以下幾個簡單方法,能有效增強人體的正氣。

艾灸雙足三裏

艾灸足三裏穴是胃經合穴,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健脾胃等功能。脾胃虛寒患者,可以長期對該穴進行艾灸,有明顯的補虛祛寒作用。

具體方法是:將純淨的艾條(中藥房有售)點燃,灸雙側足三裏穴,當穴位的皮膚感到灼熱甚至有點疼痛時,稍微離遠點再灸。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鍾。

燉服參湯

參湯有補氣功效,長期飲用能夠培補正氣,調整體質。夏季以太子參為主;天氣轉涼後,可改為黨參或紅參補氣;冬天適合以高麗參為主。每人每次用10克左右,可以適當加瘦肉等,每周燉服2~3次。

胡椒豬肚湯

原料:豬肚1個,白胡椒15克,蜜棗6粒 ,調味品各適量。

製用法:將豬肚切去肥油,用少許細鹽擦洗一遍,並醃片刻,再用清水衝洗幹淨,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起。將白胡椒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與蜜棗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食肉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