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糖尿病急性並發症,如低血糖症、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
(3)嚴重的慢性並發症,如糖尿病腎病合並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頑固性皮膚瘙癢、心律失常、糖尿病足等。
(4)血糖波動大,而且原因難以查出,在家中治療不易將血糖控製穩定;血脂高、血壓高。
(5)初患糖尿病的患者,住院治療能幫助學習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學會自我監測。
糖尿病患者出院要完成四件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後,糖尿病患者在出院時應完成4件事,才能做到對糖尿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了解食物的升糖指數。每天應該吃多少主食、肉類和蔬菜,患者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在住院期間,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活動量等個體情況給患者搭配合適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醫生給予的飲食搭配方案,了解自己的飲食總量和用餐種類,出院後可參照住院時的飲食量進行烹調。
(2)掌握平時的運動強度。在住院期間,醫生會給患者選擇符合其身體狀況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糖尿病患者掌握了這些,出院後就可以自己鍛煉,並能預防過度鍛煉導致的低血糖。
(3)學會用藥和監測血糖。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按正確的時間和方法讓患者服藥,掌握好所用藥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時間和不良反應以及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和劑量,有利於患者更好地控製血糖,穩定病情。
(4)妥善保管出院小結。患者出院時,醫生會提供一份出院小結,內容包括入院時的病情、入院後重要的檢查結果、住院期間的主要治療方法,還有出院後的注意事項等。因此,患者一定要妥善保管出院小結,並在複查時帶到門診。
糖尿病患者出院後的自我護理仍不可小視,做好上麵這4點,有利於病人更好地控製病情。
糖尿病患者應記錄護理日誌
惰性與行為習慣是影響糖尿病病情發展的變數之一。要讓糖尿病患者了解並意識到病情的掌控權在自己手中,積極參與疾病的控製和治療,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讓糖尿病患者自己建立其個人的生活日誌,將血糖值、飲食、運動、用藥、檢驗報告等資料,完整地收集並做成記錄。這樣做一來方便醫護人員從生活日誌裏分析、探討病情,及時改變醫護策略;二來能加強病患對疾病的認識,提高自我照護能力。
完整的護理日誌應包含如下基本要素:
血糖監測值
是指血糖監測的時間與次數,這根據病情的穩定程度而有不同的選擇,還要詳細記錄低血糖出現的時間和次數。
飲食記錄
自己吃了什麼,喝了什麼,多久吃一次,吃的分量是多少,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宴會聚餐、出國旅遊等都應一一記載。
運動狀況
包括每周運動的頻率、時間、強度、做了哪些運動、是否依據個人病情調整運動處方。
用藥情況
服用降血糖藥物的名稱和劑量,是否按時服藥;注射了哪種胰島素,注射的時間和劑量,是否按時注射。
定期的檢查和檢驗
糖尿病合並症的檢查,包括眼睛、心髒、血壓、腎髒、足部、臨床生化檢查、體重控製等的檢查和檢驗。
患病日症狀
生病的時候血糖起伏變化大,要特別注意高血糖、低血糖症狀,尤其是厭食、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一一記錄,不要忽視水分的補充和規律性服藥。
糖尿病的護理生活日誌是掌握病情的有效依據,糖尿病患者要想控製好病情,最好能遵循健康護理日誌記錄要素,養成每天記錄血糖變化和其他臨床檢查報告的習慣,久而久之,患者就能自己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