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的婦女進入更年期後,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的用量,將血糖控製穩定。除了更年期的一般保健外,還應盡量祛除可能影響血糖水平的因素,如肥胖、情緒不好等,更要注意監測血糖、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睡眠。在飲食中,尤其要補充鈣劑,補鈣可以減輕絕經引起的頭痛、消沉、易怒和乏力等症狀。
飯後散步半小時防治糖尿病
醫生給糖尿病患者治療的時候通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糖尿病患者想要控製血糖,尤其是想讓餐後的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的時候,僅僅依靠口服降糖藥或皮下注射胰島素很難達到這樣的目的。
後來研究人員發現,其實想要達到飯後血糖維持平衡這個問題並不難,患者隻需要在每餐後步行半個小時,同時配合相應的飲食治療,隻要堅持就能有效地控製血糖,令其接近正常水平或保持正常的水平。
通常情況下,人在靜息狀態的時候,肌肉代謝的主要燃料是遊離脂肪酸,其中糖隻占代謝燃料的極少部分。但是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肌肉能量的需求就會加大。此時糖的分解代謝也會隨著肌肉能量的增加而隨之增強。
餐後行走不僅能夠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地進入到肌肉和其他組織裏,加速糖在身體內的氧化和利用過程,而且飯後行走還會減輕或消除胰島素的抵抗現象,從而利用增強各組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來提高肌肉利用胰島素的能力,這樣就會把不平衡的飯後高血糖很快地降下來。
飯後堅持散步不但可以促進人體的脂肪代謝,而且還能提高肌肉對脂肪酸的利用率。這樣就能夠達到降低血漿甘油三酯、減輕體重、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的作用,從而可以改善全身的機能狀態,有效防止或減少心血管等並發症的發生。
不宜開車的糖尿病患者
專家提示,以下糖尿病患者不宜開車:
(1)糖尿病並發心髒病的患者。
(2)下肢有並發症的糖尿病患者,因為下肢的並發症可能會影響患者踩踏油門和刹車。
(3)合並眼睛病變的患者,如視網膜病變或白內障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駕車。
(4)注射較大劑量胰島素的患者,因為這樣容易引發低血糖。
(5)有5年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因為這類患者低血糖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如頭昏、出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狀不明顯,並且這類患者很可能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直接變得神誌不清,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合並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駕車的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手腳會無力、眼花以及判斷力下降,嚴重時甚至會昏迷。如果此時正在駕車是非常危險的。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會導致視物不清,神經病變則會導致感覺遲鈍或異常。這些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危險因素。
專家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長時間開車,一來過度疲勞影響反應和判斷,二來長途駕車會引起血糖波動。駕車時必須要注意身體情況,如患上傷風感冒等感染疾病更應謹慎,因為這些疾病會引起血糖不穩。
糖尿病患者駕車需注意以下幾點:
(1)開車前要測一下血糖,若低於5.5毫摩爾/升,應吃一些點心、飲料、巧克力等,補充體內的糖。並且,確定血糖值處於正常值後再開車。
(2)車裏需備甜食,當出現低血糖時,可立即補充糖。
(3)糖尿病患者駕車應隨身攜帶平常使用的降糖藥物或胰島素,並了解這些藥物的特性,看好其發揮藥效到峰值的時間。
(4)如果糖尿病患者長途駕車,應該每隔2小時停下來測一下血糖,並沿途多次靠站休息。如果檢測發現血糖太低,需要及時補充糖後再繼續駕駛。
(5)糖尿病患者在駕車期間出現頭暈眼花、頭痛、疲倦、顫抖、出汗、饑餓、胡言亂語、耳鳴等任何一種症狀時,應立即靠邊停車測定血糖,之後補充食物並等到症狀完全消失後才可繼續開車,這個時間大約需要20~25分鍾。
(6)患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長時間駕車。
(5)糖尿病患者駕車要攜帶糖尿病識別卡,便於醫院救治。
(7)糖尿病患者駕車,車上需準備移動電話,以便發生意外時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