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日常保健指南(4)(2 / 2)

第二步:選擇合適且柔軟、舒適的鞋襪。

第三步:及時治療足病,對足部的老繭、胼胝、足癬等病應盡早修治,最好去醫院診治,以防感染。

第四步:戒煙。吸煙會使小血管痙攣,加重肢體和足部缺血症狀。

糖尿病患者應該及時掌握有關感染的防治知識,嚴格控製血糖。一旦發現感染,要及時就醫,留神小感染惹來大麻煩。

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創傷性檢查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皮膚損傷絕對是讓人頭疼的事情,所以,患者應該盡量少做創傷性檢查,以免帶來不必要的病痛。

創性檢查是指在診治過程中通過使用一些有創傷性的手段(如骨髓穿刺、胸腹腔穿刺、腰椎穿刺、B超、針吸活檢或X光引導下的活檢、穿刺等)來獲取腦脊液、骨髓和一些組織細胞,通過對其進行肉眼觀測、化驗和在顯微鏡下觀察來做出診斷。

在麵對創傷性檢查時,糖尿病患者應該做如下考慮:

(1)能否耐受創傷性檢查。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選擇創傷性小的檢查,比如微創、穿刺等。

(2)血糖是否得到良好控製。了解目前血糖控製水平,如果血糖超過10.0毫摩爾/升時,應首先控製好血糖。做創傷性較小的檢查可用口服藥控製血糖;做創傷性較大的檢查,如進入胸腹腔的各種檢查,事先應用胰島素控製血糖。因為人在應激狀態下,血糖會急劇升高,嚴重的高血糖會導致酮症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注意創麵感染和愈合的問題。應該避免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其他因素,比如感冒、厭食、疲勞、營養不良等,在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預防感染的藥物。

糖尿病患者不宜泡溫泉

溫泉中含有許多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對神經痛、關節炎等病有一定的療效。

但是糖尿病患者不適合泡溫泉,無論是在冬季還是在夏季。曾經就有糖尿病患者,在泡溫泉的時候突然暈倒而進行急救。根據病理,糖尿病患者泡溫泉有以下幾種危險的情況可能發生:

1.頭暈甚至暈厥

泡溫泉時,水溫過高,容易使患者血管舒張,出汗過多而脫水,引起血糖波動,出現頭暈或暈厥現象。特別是正在注射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泡溫泉時,胰島素吸收會加快,可能會引發低血糖,出現意外。

2.燙傷而不自知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伴有神經病變,表現的症狀就是手腳容易麻木,感覺異常,對溫度不夠敏感,泡溫泉時燙傷了也不自知。

3.並發溫泉皮膚炎

皮膚被熱水洗過後,其表麵的角質層會脫落一部分而變薄,皮脂也隨著流失掉,水分也相應地減少。

長期在高溫和酸性較高的溫泉中浸泡,皮膚受硫黃和礦物質的刺激,變得幹燥發癢,這就是患上了溫泉皮膚炎。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與常人相比更脆弱,更容易引發這種皮膚病。

糖尿病患者若想泡溫泉,須在病情穩定的前提下,泡的時間宜短不宜長,水溫不要超過40℃,最好間隔15分鍾就出來休息片刻。泡完溫泉後,糖尿病患者須立刻擦幹身上的水,以免受到硫黃和礦物質的刺激。

泡過溫泉後的皮膚比較脆弱,衝洗時不適合用香皂或沐浴露。

夏日水當心腿染“毒”

夏天是雨水季節,高溫潮濕的環境易於細菌生長繁殖。如果皮膚有傷口,或有濕疹、腳癬等病都會成為細菌入侵人體的途徑。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差,腳部血液循環和皮膚的抵抗能力也較差,常伴有神經病變,稍不注意就會患上腳氣。腳氣會使足部皮膚出現小裂口,如果在下雨天蹚水,就容易使細菌入侵誘發丹毒。

丹毒並不是毒,它是一種外科常見的感染,主要致病原因是B型溶解血性鏈球菌從皮膚或黏膜的細小破損處,侵入淋巴管所引起的彌漫性炎症,多發於麵部和下肢。

丹毒的潛伏期一般為數小時到5天,在發病前數小時內,病人會出現頭痛、寒戰、體溫升高、乏力等症狀。同時,病人皮膚會出現紅腫並向周圍擴散,感覺局部有燒灼樣的疼痛,或出現區域淋巴結腫大。如果患上丹毒卻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出現嚴重並發症,而且容易反複發作。

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在雨天出行一定要加倍小心,在蹚水後要及時用清水將腿和足部衝洗幹淨以防感染。另外,腳氣患者也要多注意,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