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倉的感覺是不錯的,奶牛場確實是出問題了。
奶牛場產的牛奶是每天用罐車運到縣乳品廠的。縣乳品廠是個國營企業,這兩年卻因經營不善,頻臨倒閉,已經欠了村奶牛場不少錢了。為尋找出路,金川又找了一家私營的奶業公司,但這家奶業公司來場裏考察後,提出要收購村奶牛場,不然拒絕收購牛奶。村裏為此開了個村民大會,大多數村民不願意讓收購。這幾年奶牛場效益不錯,大家年底都能分到不少錢。村幹部們也不想讓收購,隻好動員村民們每天早上到各村去賣牛奶,賣不完的隻好分給群眾喝了。
這個情況金川和村幹部們是瞞著滿倉的,其實玉秀也是知道的,但她不想讓滿倉知道,怕影響滿倉的情緒。今天那個村民說露了嘴,讓滿倉起了疑心,這讓玉秀擔心起來。
滿倉來到奶牛場,正好春芳和楊建功、金川都在。滿倉開門見山地問:“聽說奶牛場出問題了?”
金川說:“沒有啊!一切正常。”
“啥一切正常?我一進場門就覺得不對勁,事到如今,你們就別瞞著我了!”
滿倉生氣地說。
春芳看瞞不下去,就把情況一五一十地抖了出來,末了,說:“我們正商量著咋辦哩!”
滿倉說:“現在一說改革,就搞私有化,這不正常,難道國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就不能搞好嗎?我們得想法保住這個集體企業。”
金川:“就是哩!我們想搞個奶品廠,生產袋裝鮮奶和酸奶。”
滿倉:“這個想法好!這樣銷路就不會受製於人了!”
“就是資金上有些問題,我們正考慮讓村民集資哩!”楊建功說。
滿倉問:“場裏就沒有些積累嗎?”
金川說:“去年又擴大養殖規模,把積累花了。”
“村裏搞了一些公益事業,也沒有多少錢了。”春芳說。
楊建功說:“看來隻有集資了。我想群眾是有積極性的。”
滿倉說:“這也是一條路子吧!建個奶品廠得多少錢?”
“建個小型的,一百萬就夠了,但怕抗不住風險,打不出牌子。建個適合咱們的,又能考慮到將來發展的,得四、五百萬,這集資就有些困難了!”金川說。
大家正說著話,麥秀一頭闖了進來,手裏拿著一疊材料,正要張嘴說什麼,看見滿倉在,就轉了話題:“大哥,你怎麼來了?”
滿倉:“場裏出了這麼大的事兒,我能不來嗎?你想說啥哩?”
“沒,沒啥!”麥秀支吾著。
玉秀這時候才說:“麥秀,你想說啥就說吧,你大哥啥都知道了!”
麥秀這才說道:“俺孩他爸是學奶品加工專業的,這幾天他搞了個詳細的建廠方案,說上個適合咱們奶牛場的奶品加工廠有三百萬就足夠了!這是他寫的方案和畫的圖紙。”
滿倉高興地說:“太好了!我建議請我這個妹夫來奶品廠當工程師。”
大家都一致讚同。最後,滿倉說:“資金的事兒我來想辦法吧!”
吃過午飯,滿倉和玉秀就一起到洛陽去了,他們見到賴娃,把建奶品廠的事兒說了,賴娃說:“錢不成問題!”
“奶牛場是集體企業,這加工廠我也不想讓它辦成私營企業啊!”
“我知道你的心思,我捐一百萬給村裏,再拿出一百萬算做預定貨款,生產的鮮奶、酸奶我包銷了!”
“你能這麼想,我得替鄉親們謝謝你了!”
“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現在該我回報鄉親們了!”
滿倉回村把這事一說,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同時也覺得該給賴娃一個較大份額的股份。賴娃雖然住在城裏,但他一家的戶口還在村裏,這奶牛場也有他的一份。把這事給賴娃一說,賴娃是死活不要,說我這就是要報答鄉親們哩!
有了這二百萬,剩下的錢由大家集資,因為大家都從奶牛場得到過實惠,所以集資也沒有費多少口舌,很快就完成了。
建奶品廠,滿倉毛遂自薦,要當這個負責人,大家都怕他身體吃不消,特別是玉秀極力反對。滿倉說:“我已經好了,再說建廠我也隻是動動嘴,多考慮點事兒罷了,那有那麼多擔心的。”
玉秀看拗不過滿倉,隻好由他去了。隻是在生活上更加關心滿倉了。
大家都攥著一股勁兒,大幹了四個月就把奶牛場建起了。投產那天剪彩,大家請滿倉講話,滿倉說:“咱們這個企業是集體企業,希望大家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它。首要的一條是要保證質量,決不能攙假造假,要打出品牌。我相信隻要我們認真地幹,我們每年的分紅就不會少,小康的日子就一定能過上!”
奶品廠生產走上了正規,滿倉鬆了一口氣。這天,他從廠裏回到家,玉秀問:“晌午想吃啥?”
滿倉說:“吃餃子吧,吃雞蛋餡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