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遊PK奢華遊

上個世紀70年代起,西方國家的旅遊業蒸蒸日上,一種自助遊的方式出現,背包客在世界各地遊走,追求自由和自主,花最少的錢走更遠的路,這就是最初的窮遊(Budget Travel)。現在也有人把這個詞延伸了內涵,表達了旅遊永無窮盡的意思。

2004年前後正是國內窮遊方式悄然興起之時:見識了異國他鄉的廣闊和精彩的留學生們急切地想去看看這個世界,但錢包幹癟,隻能以“節省每一分錢,讓自己走得更遠”的方式旅行,結果這樣的方式反而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肯定和效仿。於是這種看緊錢袋的旅行觀念在戶外掀起一股跟瘋熱潮,繼而有人認為是“過”了,認為旅行應該是讓人放鬆和享受的,如果偏執於窮遊而放棄奢華一把的機會,也是旅行中的缺憾。

那麼,窮遊和奢華遊,你選哪個?

窮遊族一般是這樣:自己設定路線,不找中介不找地接,能逃票就逃票;坐廉價航空、睡機場;站在路邊伸出大拇指朝上,搭便車;住最便宜的青年旅館,睡沒有性別區分的十幾個人的大房間;給人打工換取住宿和食物……然後上路。

這樣去旅行不僅有很大的自由度,而且更有深度,可以去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一切:市場、民居、學校、體育場館等地方,很容易地與當地人交朋友。在視覺經曆洗禮的同時,獲得更加真切而深刻的生活經曆,超越一般意義上的旅行。

窮遊還可以強化人的心誌,增強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應對能力。克服困難,掌握有效的應對能力,都是通過窮遊而“逼”出來的,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後來為什麼把“窮遊”一詞延伸了內涵呢?因為有許多人提出,我們有錢,可以不那樣苦哈哈的去旅行。旅行的目的是什麼?旅行不僅僅是遊山玩水,而是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體會差異,用開放的姿態接納大不同。“旅途永無窮盡,讓我們發現世界,發現自己”,窮遊網的這句口號,其實就非常好地詮釋了旅行的意義。

奢華遊,其實是相對於窮遊而言的。真正講“什麼叫奢華遊”,很難界定。

跟團算不算奢華遊?其實不算,我感覺他們的旅遊比窮遊還苦,沒有時間睡覺,沒有特色飲食的選擇機會,沒有時間自己支配,沒有了解大眾經典景點以外的機會,這樣的旅遊比自虐還痛苦,沒有一點可愛之處。

休閑遊算不算奢華遊?到海島去度假,住五星級酒店,吃海鮮,Shopping和按摩,享受世人皆知;或者到特色小鎮小住幾天,吃農家菜,住小別院,環境清幽無人打擾,也有一番風味在裏頭。其實,休閑遊也算跟奢華遊沾邊了,有句話說:有時間沒有錢,有錢卻沒有時間了,特別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多少人可以花錢買來時間呢?這算不算奢侈呢?這樣的辯證就是一個怪圈。

當然還有豪華團,收費嚇掉人們的下巴,飛機是頭等艙,酒店是五星級以上,這個團一定是奢華團,一般人不可能去參加的,差錢!不過這樣的高端市場也的確存在,有人願意把行程交給旅行社去安排和打理,非常省心又舒適,不必為行程中的細節操心,完全放鬆地享受旅行;他們也注重目的地和體驗項目的選擇,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不去,輕易能從旅行書上看到的不去,沒有特色人文或景觀的不去—付了高價理所應當要得到與眾不同的旅行體驗。這也是窮遊族無法通過個人能力實現的目標。

戶外犀牛曰:體會過窮遊的辛酸和平庸,才得以真正體會什麼是舒適和奢華。沒有哪個更好和更壞,重要的是你在旅途中是否得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