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主要參考文獻(2 / 2)

陳培瑞.時代呼喚教師進行新的角色定位.教育發展研究.2002.10

陳如平.新課程改革與教師形象.教學與管理2004.1

鄧濤.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展.北京出版社2005.1

徐武漢.反思能力:教師持續發展的一種必備素質.中國教育學刊.2003.10

傅維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高峰.關注教師的四大脆弱部位.中國教師.2006.2

高軍.優秀教師的八個習慣.班主任之友.2004.9

胡波.合作: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課程·教材·教法.2004.7

胡江霞.心理素質的內容結構分析,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11

霍力岩.教育的轉型與教師角色的轉換.教育研究.2001.3

廖全明,李輝.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危害.學術探索.2004.4

林崇德,申繼亮,辛濤.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中國教育學刊.1996.6

林靖.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角色的反思.中國電子教育網絡資料

林學斌:對教師心理素質內涵的思考,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3

劉捷.建構與整合:論教師專業化的知識基礎.課程·教材·教法.2003.4

劉麗群.論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待.全球教育展望.2003.1

羅玉蓮.教師心理素質結構的優化.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2.6

馬麗君.職業倦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根本障礙.青海社會科學2006.4

閔鍾.試論中小學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師資培訓研究.2002.1

潘湧.論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其潛教育價值.學術探索》2001.1

龐麗娟,洪秀敏.教師自我效能感:教師自主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機製.教師教育研究.2005.7

申繼亮,林崇德等.從教師的知識結構看師範教育的改革,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6.6

宋乃慶等著.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1

陳婭清,陳剛.教師應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科學教育2006.2

郭瞻予.論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遼寧教育研究.2004.5

田小林.淺論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問題.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2

胡永萍.中小學教師人際關係狀況的調查研究.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張河川,李潤仙.中年教師心身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中國健康教育.1998.3

趙美玉.教師婚姻質量與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性研究.護理學雜誌2006.23

吳朝暉.教學的成功與教師的特征.衛生職業教育.2003.2

武任恒.試論心理素質的概念、意義及其培養,江西教育科研.2001.4

肖川.論教師的“六個學會”.高等師範教育研究.2002.5

肖鵬英.論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性.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3.1

謝廣田.小學課堂改革與小學教師培養.高等師範教育研究.2002.3

謝維和.我國教師培養模式的製度改革.中國教育報,2002.3

於淑雲.教師人格塑造的價值追求.教育研究.1997.10

餘強基.教師人格特征在教育教學中的意義.教育改革.1997.3

張富洪.二十一世紀教師應具有的心理素質.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11

張擁軍.談教師心理素質對學生影響.棗莊師專學報.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