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篇
相對筆記本而言,智能手機絕對屬於“超低功耗”設備,從它們那超迷你的適配器身材就可見一斑。好消息是,無論是iPhone、Lumia還是Android手機,它們的供電標準都是5V左右,因此各品牌間的適配器理論上都是可以相互通用的(排出接口差異)。
輸出電流決定充電效率
手機適配器上最關鍵的參數就是輸出電流。比如三星Galaxy Note3適配器為5.3V/2A,GalaxyS3為5V/1A,蘋果iPAd為5V/2.1A,iPhone為5V/1A。實際上,這四款適配器相互兼容,隻是會出現下麵兩種情況:以小充大:用S3的適配器給Note3充電,充電時間會延長一倍。
以大衝小:用iPad的適配器給iPhone充電,充電時間不會縮短。
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適配器的工作原理。電源適配器以多大的電流輸出取決於負載狀態(連接的手機)。比如我們用Note3的適配器給S3充電,由於S3最多隻能接受1A的電流,因此這款5.3V/2A的適配器隻能以1A輸出;當我們用S3的適配器給Note3充電時,5V/1A的適配器則不能突破限製,同樣隻能以1A輸出,因此充電速度就要比Note3原裝適配器的2A慢一半了。
小提示
如果適配器的輸出電流太小(小於650mAh),則可能無法給最新的智能手機充電。此外,適配器內部都會配有保護電路,避免輸出電流超過設計的標準。舉個例子,用一款雜牌S3的適配器(5V/1A)給Note3充電,如果保護電路不過關很可能會因Note3需要更大的電流支持而突破1A的限製,進而引起發熱量的突增。因此,手機適配器雖然可以相互兼容,但劣質的適配器則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平板電腦篇
雖然平板電腦采用了和智能手機相近的硬件平台,但為了滿足更大屏幕的耗電胃口,它們必須塞入更多顆聚合物鋰電芯來提升供電能力。問題來了,有些平板通過USB即可充電(哪怕是插在電腦上時),而有些產品則必須用專用的圓頭接口適配器充電才有反應。其實,不同平板電腦適配器的差異化就體現在電芯的連接方案上。
串聯還是並聯
對9.7英寸或10.1英寸的平板電腦而言,其內部普遍是由2個3.7V的鋰聚合物電芯組成,從而實現8000mAh級別的總電量。問題是,兩個電芯采用串聯或並聯時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電芯串聯:電壓將達到7.4V(3.7V×2),代表產品有Moto Xoom、台電P98HD以及早期的Android大屏平板。
電芯並聯:電壓保持3.7V不變,代表產品有iPad、昂達V975、艾諾NOVO10永恒四核等Android大屏平板。
簡單來說,串聯方案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不會浪費容量,但缺點同樣明顯。比如無法用USB充電(因為USB隻有5V供電),隻能用專用的12V適配器。此外,串聯方案對電池一致性要求很高,容易造成整個電池組的損毀。
而並聯方案的優點在於可用5V供電的適配器,這意味著可以和手機的適配器通用。此外,由於並聯對電芯一致性要求不高,即使其中一個電芯壞了還能剩下一半的容量。不過並聯的缺點則是會因較高的關機電壓而損失不少容量(10%左右)。綜合來看,電芯並聯方案的優勢更明顯,適配器的通用性、供電的可靠性都比串聯更實用。
不一樣的充電接口
現在回頭再看看Android平板,能用Micro USB接口充電的就是並聯電芯的代表,而那些用數據線插電腦USB沒反應,必須用專用適配器充電的產品則是串聯無疑。
總之,如果你平板電腦的適配器采用了5V電壓和Micro USB接口標準,那這個適配器也能直接給智能手機充電,反之也成立。如果適配器達到了12V電壓,則隻能留著自用了。
從環保的角度來看,我們更支持5V且通過Micro USB接口充電的設計,一款適配器就能通用於手機和平板,不是很完美嗎?(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