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葉塵楓詫異了,這個惠聞大師似乎對自己很感興趣。
惠聞大師此舉,讓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在葉塵楓的身上,尤其是空海,一雙燦若星辰般的眸子直視葉塵楓。
銳利的目光竟然讓葉塵楓感受到了壓力,在空海的麵前竟然有種被剝光的感覺。
大家都看了過來,葉塵楓也不好駁回惠聞大師的麵子,忍不住道:“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布施”。
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舍給你的。
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當葉塵楓說完的時候,現場似乎陷入一種凝固的狀態,幾乎所有人的神情都被定格。
神情被定格的眾人其中就有空海,而在台上的惠聞大師則是連連點頭,眼眸裏欣賞意味十足。
“空海心中的疑問得到解惑,沒想到這位小施主的佛性竟然如此之高,恐怕是惠聞大師的高徒吧?還是傳說中的俗家弟子。”空海問道。
葉塵楓笑了笑:“空海大師可能聽得不仔細,剛才惠聞大師稱呼我為施主,我肯定不是他的徒弟了。”
“原來如此,是空海的錯。既然小施主佛性如此之高,不知小施主可否替空海解惑另外一個疑惑?”空海把目標轉向了葉塵楓。
“空海大師請講?”
“都說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了好人卻要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空海問道。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便小聲討論了起來。
“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在我理解看來,八十一難是為了度別人,而成佛卻是度自己。”
“我感覺這是一種道德綁架,比如有人做了一輩子好事,但後來做了件壞事,別人會說他是偽君子。比如有人做了一輩子壞事,但後來做了件好事,別人會說他是浪子回頭。”
“你說的很對,我同意你的說法,感覺就是這樣的道理。”
“不過我們說的好像都不在點子上,你們看日本和尚那不善的笑意就知道了。”
……
現在就連寺院的僧人麵色也嚴肅了起來,他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尤其那些年輕一點的僧人們,這兩句話肯定是聽過的,但其中暗藏的佛理卻是沒有深究過。
看到他們的表現,空海嘴角的笑意更濃了,忍不住出言道:“惠聞大師這個問題空海就不向你討教了,神州說這兩句話的人很多,想必有很多人能夠解開空海心中的疑惑吧?各位佛友們?”
空海向其餘的和尚們投去了目光,不過沒有一個人來回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