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竇唯

北京的地鐵裏竇唯戴著墨鏡,發量稀少。新浪娛樂小編給起的標題是《其實一開始,我是不敢認的》,很快引起各派爭執。一派人歎竇唯潦倒,恨其不爭氣。其實這已經不是竇唯第一次被拍到“不體麵”了。對那些年輕的新興的中產階級而言,禿頂加上肥胖簡直是大罪。要知道,健美的身材能成功地將有文化的中產區隔於那些幼稚頹廢的年輕人和庸俗的資本家。一位微博“大V”說,竇唯想怎麼活是他的自由,但活得窮困潦倒起碼不是一種美德。

也有人力挺竇唯安貧樂道。“你怎麼知道竇唯不是自得其樂?”“你有他那麼牛逼嗎?”“坐地鐵怎麼不體麵?”“胖子、矮子和禿頭就不可以靈氣四溢嗎?”甚至有人引用竇唯拒絕土豪給錢的場景來證明竇唯的遺世獨立,暗示有才華的人總是與世界格格不入,甚至注定貧窮。但這種假設竇唯“不世俗”何嚐不是另一種世俗,作者本人似乎還有些一廂情願地跟竇唯惺惺相惜。媒體人楊樾說得更狠:他們用力挺竇唯來為自己貼金,說白了,就是想證明自己在沉淪俗世天天盼著發大財的同時,還有一顆渴望超凡脫俗的心。在一陣陣口水中竇唯被貶低,也被捧成仙。就像很多故事一樣,說到後來主人公的真實麵貌反而消隱了。我們真的了解竇唯嗎?還是借著竇唯說自己的世界觀呢?我們自以為讀懂他的表情,我們自以為他快樂,我們自以為他不在乎體麵。我們看似在討論竇唯的戲劇人生,實際上是陷在各自的人生裏尋求某種安慰劑,因此才會生出關於自由和金錢、才華和體麵的永無休止的紛爭。能確定的是,竇唯不隻是在遠方。

他在生活,在做音樂。他的專輯非常高產,新專輯也馬上要發行了。竇唯的音樂裏有幻覺、鏡花、簫樂、夏扇、觀音和海。比較為人知曉的有《殃金咒》和《潸何吊》。前者暴烈中有清涼寧靜,後者清冷細膩。他不寫歌詞,“歌詞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完全是模式化的東西,那就免了吧。”他用自己的方式跟世界對話。網上在流傳他的畫作,線條隨意、色彩濃烈、畫風鬆弛,畫的都是日常——自畫像、村莊、胡同、水果籃。這回對外界的爭議,竇唯的回應是“清濁自甚,神靈明鑒”,比起當年燒記者車的竇唯,現在的竇唯已經不那麼氣憤了。總有人誇竇唯有智慧,智慧讓他從名利場退回到生活和藝術創作。但很可能竇唯從沒刻意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他複雜而多麵,既多疑又純粹,既偏激又簡單,生命力時強時弱。他跟每一個人一樣被時代車輪狠狠地碾壓,然後自然而然活成了今天這樣。無論如何,他是竇唯,不是任何其他出現在地鐵上的人。